第一百四十一章 入学难
“不行,接下来不能收学生了,得先将这些人安排好先!”卢枝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又抬起头说道。
“嗯,听夫人的!”肖玄说着,还给卢枝行了个礼。
卢枝白了他一眼,但还是被他逗笑了。
因为招生人数远远超过卢枝的预期,所以卢枝第二日一大早便让人将学院满员,暂时不再招生的牌子立在了学院门口。
而昨日报名的孩子,卢枝便按照原来的功课表,给分成了两个班,每个班级大概五十人左右,分设不同课程,比如说一班上午学语文,下午学算数,隔天学武术这样,而二班则是错开来。
这样的话,起码暂时能够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书院的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而十来天之后,学院的孩子们训练成果便逐渐体现出来了,首先最明显的是身体情况。
原先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吃饭一事很是难伺候,个顶个地挑食,平日在家都是要人哄着吃饭的,在学院上了几天课,回到家中也不用人哄了,自己按时按点地吃饭,也不挑了,而且身子骨瞧着也比之前强健了不少。
就这一点,不少富贵人家都念着把孩子送过来,别的不说,起码让孩子把身子骨养壮实些。
其次,明德学院开的算数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这个时代科举考试都是考得文学,算数便少有人教了,便是学堂夫子们,也大多匆匆带过。
而明德学院不同,当做一门独立的课程,效果显著,这阵子不少孩子都回家跟自己父母说起,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让不少家长们动了心思。
而此时临水城内,数一数二的富商李家,李家小少爷正闹得不行。
“娘,都怪你,非要挑,现在我不能上章夫子的课了!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学院很好,大家都去了,你就是不让我去,现在章夫子不收学生了!”身着华服的小男孩,着急懊恼,急冲冲地身旁的贵妇人喊道。
说着说着,眼圈竟然红了起来。
“哎呦,宝贝儿子,娘也是担心你啊,那个地方几个人就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你怎么能住呢,而且连个伺候的人都不带,那怎么能够呢!”一旁的李夫人柔声地哄着。
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可是过了三十岁才生出来了,也是自己唯一的儿子,要不是有这个宝贝儿子,她哪里能那么稳地坐着李家夫人的位置,是以平日里也就多加宠溺了些。
可这不也是为娘的心啊,那个当娘的肯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啊,李夫人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儿子怎么非要去那个乡下破学院念书。
“我不管,我就是要去,你一定要想办法让我去念书,不然我以后都不上学了!”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发着火,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这又是闹什么呢!”门外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隐隐带着几分不耐烦。
“哎呦,老爷来了!没什么,儿子闹小脾气呢!”李夫人连忙迎了上去,她对于李家老爷,心中还是很敬畏的。
李老爷进屋坐下,他平日里忙着生意,极少管后院内宅的事,不过这些时日,时不时听到下人说起小儿子闹脾气,今日正好早点回来,便索性过来看看。
李家小少爷见自己爹来了,也不哭了,巴拉巴拉地跟倒豆子一样,将事情都说清楚了。
李老爷听完觉得简直莫名其妙,“儿子想去念书你就让他去,犯得着天天让他在家里闹吗,私塾其他学生去得,我儿子怎么就去不得了?”
李老爷拉长了声音发问道,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我……”李夫人嗫喏着应道,“这不是哪里条件太差了,儿子哪里能吃那样的苦头!”
“谁说我不行的,别人都可以,我也可以!”李家小少爷连忙表态。
“对,这才是我的好儿子!”李老爷大声赞道,他一向不赞同自己婆娘养儿子这个样,这养出来的能是什么好的!
男孩子,吃点苦头怕什么!
“那,那明日我去问问!”李夫人无奈只好答应了。
“可是,可是章夫子不收学生了,说是名额已经满了!超过百人了!”李家小少爷着急地应道。
“哦?”这下李老爷倒是颇有兴趣了,这临水城的书院,便是最好,名声最大的也不过是五六十个人,这一个小小的乡下书院,学生人数竟然已经过百。
“明日,我亲自带你去!我看他们还能不收!”李老爷拍板决定。
“谢谢爹!”李小少爷高兴地喊道。
只余下李夫人一个,在一旁愁眉苦脸的,却不敢开口反对。
……
翌日
卢枝一大早便听下人来禀报,说是有人来访,要求一定要见学院管事的。她没有当回事,这阵子要求来见她要入学的人不少,不是她不想收,是实在安排不过来了。
春分和谷雨,如今时不时都要回来上算术课,她自己更是整日忙得昏天黑地。
卢枝便吩咐人打发走。
但没想到小厮过了一会又回来禀报,说:“来人自称是李记绸缎庄的李老板,一定要见到您。”
卢枝和肖玄不约而同地抬起头了,对视一眼。
这个李记他们都是知道的,临水城最大的绸缎庄,卢枝家靠近码头的那家糕点铺子街上,最大的一家店铺就是李家的绸缎铺子。
这李老爷平日忙得很,多少人想见他都见不到,如今居然到他们这里来了。
“那就请到学院那边,请到前厅吧!”卢枝想了想吩咐道。
然后整理了下衣物,拉着肖玄一起过去了。
李老爷在门外等了一阵,心中倒是有些憋闷,他这多少年来,从来都是别人等他,哪里有他等人的,但是转头看见小儿子期盼的眼神,李老爷又耐下性子了。
直到小厮过来引路,领着李老爷往学院里走,听着学院里传来的读书声,整齐干净的校服,孩子们上课仔细的样子,李老爷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一定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