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mesaverde
所属地:美国
年代:公元7—13世纪
发现时间:1888年
这是1888年科罗拉多高原冬日里的一天,雪白的羊群在寻找食物,他们的两个主人跟在后面。突然,前面悬崖挡住了去路。“查理,瞧那里!”理查德指着前面的悬崖惊讶地说。查理朝那个方向看去,惊呆了:一座巨殿引领着一大片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悬崖边。他们随口叫它“悬崖宫”。
发现“悬崖宫”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冒险家们被吊足了胃口,一批接一批地把贪婪的黑手伸向那里,大量的珍贵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下落不明。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保护悬崖遗址的法令,建立了梅萨维德国家公园,进行严密看管。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
这里的正式名称叫梅萨维德,在西班牙语里是“绿色的方山”的意思。悬崖城寨的创造者则被称为“普韦布洛人”,意为“村庄”。
梅萨维德处悬崖绝壁的包围之中,壁面上有凿出的一个个小洞,仅可容手指和脚趾插入。普韦布洛人靠这些洞上下进出城寨。显然,这有利于抵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
现尚存比较完整的聚落达300多处,每处都以砖墙围护起来,内有成套的住宅、公共的庭院和宗教建筑物。各聚落区都有巨大的圆形石砌大建筑,屋内沿着石壁设有石凳。那是普韦布洛人的宗教圣地,祀典时可供全族人跳舞。
其中最大的聚落中心矗立着一座高楼宫殿。全楼沿崖壁而建,布局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聚落中有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0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1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那么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子、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
其他遗迹包括著名的云杉木楼,整栋楼以云杉构成,全长203米,宽84米,包括114间住房,8间祭祀室。另有一栋25个房间构成的楼房,楼顶房屋建在向外伸出的底楼栋梁上,故称“阳台楼”。楼下有小道通向地穴,每间地穴长约3米、宽2.4米。考古学者曾在地穴挖出人体骨骼和陶器。
考古证明,远在公元始初,北美印第安人已能编织篮筐,栽种玉米,住于洞穴或土垒的圆形小屋里。到公元5至8世纪,他们学会了制陶、种棉织布、建造地面房屋。大约在7世纪,印第安人开始进入梅萨维德。12世纪,这里进入全盛期,他们聚族而居,建立了雄踞悬崖的宫殿城。和传统的男耕女织稍有差异,女子掌管家务和祭祀大权,在陶器上彩绘染色,男人从事农业劳动,并兼狩猎、纺织和制作陶器。物资的充足使得当时以物物交换为主的市集贸易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然而公元1276—1299年,大自然偏偏要和梅萨维德过不去。大旱灾持续了24年之久,梅萨维德陷入绝境,人们东逃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悬崖城从此湮没。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的祖尼、霍庇、台瓦、凯烈等印第安人部落便是悬崖城普韦布洛人的后裔。
习惯上,人们称梅萨维德为“悬崖村”。因为它不同于现代城市,没有相连的街道,没有集中的作坊和商店,没有统治象征的政权机构,只是一个成簇房屋的聚落。但占地210平方公里的悬崖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它集中了大量的村落房舍,几万人聚集在一起生活,从事农业、手工业活动,对付共同的敌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气息浓厚。遗址中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手工织出的棉布,以及陵墓中找到的未朽的木乃伊,这些文明的痕迹都告诉人们,当时北美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梅萨维德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形态,是一座由农业聚落向手工业商业聚落过渡的居住地。如果上天眷顾,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市场、商店、作坊,还有健全的城市政权机构。
历史没有如果,假设比起现实未必更能振奋人心。梅萨维德公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梅萨维德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基地和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