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人见郡王办事这样不顾情面,也有不服气偷偷去找靠山的。吴莎撤职的两人中一个是霍太尉的人,一个是德妃那边的人,她算是把两边都得罪了。隔天,朝堂之上有人就此事质问她,也算在她意料之内。
面对质问,吴莎淡淡地问:“秦大人觉得我交给他们的差事很难吗?”
不等这位姓秦的官员回答,吴莎又问:“还是秦大人觉得他们忙得很,并没有空闲处理这个事?萧大人在任时每日读不下一百卷公文,我让他们处理十卷,他们怎么就不能完成?要是无力完成,便是无才,本就该撤职让贤;要是无心完成,便是藐视上官,德行欠缺,他自然就更不应该继续担任要职。”
谁也没想到一向在朝堂上不爱吭声,说几个字就咳半天的郡王能说出这么一段话来,不过说完,她的确又咳在几声,也总算把一时呆住的秦大人给咳回了神,可就算是咳回了神,他也不知如何反驳。
“好了。幽明,如今既然你当任司徒,手底下的人自然由你说了算。朝廷用人一向是能者居之,若不能胜任,还是趁早挪地方。”齐暄帝大手一挥说道。
秦大人也不敢多言,其他朝臣也战战兢兢的,觉得齐暄帝这话像是说的是他们。等下朝后,齐暄帝把吴莎叫了过去。
等闲杂人等离开后,齐暄帝开口就说:“我就知道今天话这样多的,不能是幽明。”
“陛下英明,竟还分辨得出来。”
“终究是两个人,仔细看看还是知道不同的。你办事也比幽明果断,说换人就换人,一点也不讲情面。”
吴莎一笑,没说这是跟徐喻明商量过了,只是问:“可是让陛下为难了?”
“也算不得为难。你有这样的魄力本是好事,但这等行事风格终归太得罪人,在朝为官可不像你当暗卫首领时那样简单。”
“属下明白。不过我和郡王想着还是钱塘的气候更养人些,行事才会任意些。”
齐暄帝闻言皱皱眉,说:“我听说你们在钱塘的日子比较简朴……”
“那就要看跟谁家比了,若要比萧府石府自然是比不得的,但比那些小富之家却要宽裕许多。”
从萧家到小富之家,这里面的跨度有些大,齐暄帝也不知吴莎是不是在说反话,劝道:“你们留在京城至少比商贾之家要好。”
那是你不知道大商人会多有钱,吴莎心下说,面上却轻叹道:“钱塘,气候宜人,不管多大的富贵总要有命受着才好。”
齐暄帝也知道徐喻明的身体,知道吴莎此言不虚,两人又聊了几句后,齐暄帝便让吴莎离开了。吴莎知道齐暄帝的意思,他是不希望看到朝中各方势力剑拔弩张,把资源消耗在对斗上。吴莎本也只是想杀鸡儆猴,并不打算多闹腾,但是面上却还是得摆出六亲不认的样子来。
底下人见陛下都帮着郡王说话,一时也不敢再有什么不满,等活做熟了也就好了,毕竟能来司徒署当差且跟了萧墨言几年的多少也是有些才华在,尤其是见新提上来的两个办事尤其认真,旧的官吏也了危机感,生怕郡王觉得两边办事距离大又换上几个新人。
不过等手上的事做熟后,他们发现了另外的好事,就是外面求他们帮着润色的人多了,尤其是李长史那里,旁人都叫他小司徒,希望他能帮着把自家呈上来的公文提前先。
李长史自然不敢应,心下却有几分得意,衙署其他人也是一样。都是在萧墨言手下办事过的人,知道什么事该伸手什么事不该,一时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等徐喻明任职满两个月后,他见案头的活差不多了,就准备去底下的部门巡一趟,主要是看看他们的办事效率,再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他们觉得紧要的事一直没给他们批复的。这一趟也是吴莎扮成小厮陪着徐喻明走的,也是这一走,让徐喻明抓出一个挟私报复故意压着急件不上报的。
那位官吏自然是被革职了,就连被报复的那位也没有落着好。
“若你真心为百姓所急,就该想各种方便把这公文递到我眼前,哪怕你朝郡王府递过一次帖子,我也当你是尽了心了,可你递了吗?”
这位官员自然是没递,他本来就等着事发,看截下他公文的那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只是没想到自己也是蚀了的那个。
齐暄帝也听说了此事,这次他没有再劝着徐喻明顾忌着点。徐喻明两个月来的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在发现他这样做能让吏治更畅通后,齐暄帝就不再拦着他,他也想看看他这么改变对朝局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就算这些改变最后都失败了,损失的也只是徐喻明,不得不说,这事也只有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徐喻明能做。
当然从现下看来,徐喻明并没有损失,在这事出来后不久,还有人向郡王府递了帖子想要成为徐喻明的幕僚。
一般官员都有自己的幕僚,萧墨言底下亲近的幕僚有五人,也是靠着他们,他当初才能把那么多公文批阅下来。徐喻明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把应该留给自己人的差事分给了其他官员。徐喻明在成为司徒之后,不是没想过找幕僚,萧墨言甚至给他推荐过,但他并没有接受。反正他有事都是跟吴莎商量着来,吴莎就算是他最信任的幕僚,至于旁人,没得给自己添堵或是给他人日后添什么麻烦。
哪怕知道他不喜与人牵扯过多,凭着他数月来利落的行事风格,还是吸引了旁人的目光,只是许多人因着他的身份还在观望。偏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后头推了一把,这才有了头一个来郡王府递名帖的人。既然是自荐,此人递来的东西除了自己的名帖,还有自己的几篇大作,一般还会有一封介绍信。此人的介绍信是夏守知写的,也就是说他是夏守知推荐过来的。
吴莎对徐喻明找幕僚的事不赞同也不反对。不反对是因为她知道幕僚是必需的,她毕竟算是野路子,对官场许多规则并不太懂,徐喻明要是真遇到什么事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在边上帮着出出主意,而不是像她这般只能迂回想办法解决的。不赞同是因为她和徐喻明是交替着出门的,要是有了幕僚,她担心他们会看出来。
还有一点,幕僚是要自己出钱雇的,现在有齐暄帝在后面撑腰,吴莎倒不担心养不起,就是觉得用别人的钱养人得仔细一些,免得白费了。
毛仲景站在郡王府外很是忐忑,他特意挑了徐喻明在的日子过来投拜帖,盼着徐喻明能拔冗一见,但门房把拜帖拿进去后,迟迟没有动静。他想起从钱塘出发时,夏守知跟他说的话,他说徐喻明看着清冷却最懂识人,只要他有才华,徐喻明自然会留下来,甚至到了将来某一天还会为他安排好后路。
后路什么的,毛仲景是不屑去想的,若徐喻明真能赏识他,他便是陪着他落魄又何妨!
夏守知会推荐毛仲景过来,也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才学,还有一点不能为外人道的原因是,毛仲景年轻气盛,对造福百姓怀着一腔热血,让夏守知有些吃不消。毛仲景还看不起过份圆融的官员,觉得他们只会和稀泥,偏又没什么背景。他的老师倒是在江南稍有名气,但待弟子也有贵贱之别,对寒门出身曾一开口就得罪官员的毛仲景并不看重,这才把他介绍去了夏守知那里。夏守知倒是爱惜他的人才,为他找了一个好去处。
毛仲景能跟着郡王很满意,他现在只担心徐喻明从他的几篇文章看不出他的才学报干,只盼着能见上一面,让他细说一番。
因他是头一个递拜帖的,徐喻明自然得好好重视,就算他不用这个人,也会为他安排别的去处。吴莎就在徐喻明身边,自然也看了毛仲景的文章,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还带着几份狂傲,倒是挺对吴莎胃口,不过他的文章吴莎看了几眼就放弃了。
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她是真看不下来,这也是她“为官”路上的拦路虎,要是能收个“小弟”帮她断句倒是极好的。
“这人要留下吗?”徐喻明问道。
这大半个月都是吴莎去衙署,要是她能用得着这人,倒也不是不能留下他来。
“你觉得此人可用?”
“此人有大才,却耿直了些,若遇着心胸不宽的上锋别说一展抱负只怕会早早丢了性命。”
“你怎么看出来的?”吴莎朝他手中的竹简看了一眼,很快就被连续的古文晃花了眼,“既然你这样说了,便留下他吧,将来如何就看他自己的运道。”
“只是有一就有二,以后来府里投帖子的人怕是不少。”
“这有什么,跟外面的事比起来,这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