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星”公司上市之初,确实引起了一阵追捧的热潮,毕竟偏爱高科技题材的纳斯达克最喜欢这类拥有一定高新技术背景又噱头和创意十足的企业,甚至能够容忍这类企业在上市后一段不短的时期内都不盈利,只要能看到企业未来能够盈利的前景,就可以给出较高的企业市场估值,也能获得公众投资人的青睐。
请再次仔细阅读上一段的内容,注意其中的一段话:“要能看到企业未来能够盈利的前景。”
那么对于一家卫星通讯服务商来说,如何才能使广大公众投资人相信企业未来能够盈利呢?
最简单、最直接,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增加的客户数来证明。
对于“铱星”公司来说,最大的一笔用于研发技术的投资已经执行完毕了,成果也有了,次一笔最大的投资也就是作为固定资产存在的66颗卫星以及附属的地面设施也已经投资完毕,接下来就是相对固定的系统每年维护费用,那么,当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收入就能够覆盖全部的费用支出并产生盈利,根据摩托罗拉的测算,这个盈亏平衡点是50万——也就是说,“铱星”公司只要能在全球找到50万个用户,就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而在当用户数超过这个数字之后,“铱星”公司就将产生盈利。
1999年,蓝星上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难道从这60亿人中找到50万个用户都做不到么?“铱星”公司可是汇聚了28位全球顶级富豪股东,各个都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每个人平均只要找到1.8万名当地用户,就足以让“铱星”公司正常运营下去,以这些股东的能量,很难么?
事实证明,这,真的很难,非常难,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铱星”系统的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卫星轨道低,传输速度快,信息损耗小,通信质量比之前的卫星电话提高很多;二是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收站,每部卫星移动手持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连接,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的通信都变得畅通无阻。
这两大优势也是摩托罗拉能够忽悠到全球28位顶级富豪来投资项目的重要原因,但,那是80年代,而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末了,马上就要进入新千年,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摩托罗拉提出“铱星”计划的时候,在全世界范围内,移动通讯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无论是建设一座蜂窝无线通讯基站还是个人购买一部手机终端,都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就以华夏举例,当时购买一部“大哥大”需要大约4万元人民币,而彼时华夏的在职职工平均月收入却只有不到200元,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根本没有能力消费这种商品的,普及看上去简直遥遥无期。
而对于有能力消费一部“大哥大”的人来说,由于基站的建设成本高昂,因此缓慢到堪比蜗牛;“大哥大”的通讯范围,被限制在了大城市附近的有限区域,这就给他们需要获取及时信息的需求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铱星”提供的高价但全覆盖的通讯能力就显得很有吸引力了。
然而,随着最近这些年地面无线基站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覆盖越来越广,以及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人手持终端也就是手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跌。还以华夏市场为例,手机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到了2~3千元的区间,而此时华夏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已经接近了千元,手机已经不再是富人专属,有相当多的华夏城市中产家庭都有能力购置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市场销量呈爆发式增长,这反过来又推进了通行服务商架设基站的热情,通讯盲区被大片大片地消灭,“铱星”的竞争优势也就越来越不明显——能够花3千块就购买到类似的服务,那为什么要花好几万呢?
毕竟全球的绝大多数商业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中心城市展开的,需要跑到人迹罕至的深山野岭里搞情况的,那是极少数。
华夏是这样,全世界范围内也都差不多,于是,“铱星”正式商用之后,除了前两个月的销售因为整整“蓄水”了潜在客户十多年的缘故,有那么一段短暂的快速增长的亮眼表现,之后就呈现断崖式的下跌,最后甚至月销量跌成了负数!
是的,你没看错,“铱星”电话,在正式上市之后的第三个月用户数达到了5.5万人的峰值,随后就一路下跌,每个月都有大量客户退网,宁可将花巨资购买的终端扔到角落里吃灰,也不愿意再交钱续费了!
因为这货的使用费用实在太高,而且,由于整套系统其实是在被庞大的债务逼迫得不得不加快了部署的节奏仓促上市商用的,有很多技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比如,这种电话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其通话质量对比之前的卫星电话有了长足的进步——条件是,你得站在空旷的地方。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内使用的时候呢?因为信号在穿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极大的损耗,用户的体验会变得极差,其通话效果堪比在华夏一度盛行的小灵通,也就是外号“喂、喂、槽”的那货……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电话针瞄准的用户,能花得起这钱的肯定得算“全球高端人士”了吧?不过事实还是那样——全球的绝大多数商业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中心城市展开的,且大部分都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出的建筑内,你让那些花费了巨资的全球高端人士用一个“喂、喂、槽”,这也实在是……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粉转黑”,也就不奇怪了。
对“铱星”公司客户数增长极为看中的纳斯达克投资人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并且很快就将其体现在了投资意愿上——“铱星”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行,公开的财务报表越来越不堪,市场开始盛传该公司将要破产重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必须向社会公开,而“铱星公司”庞大的负债自然也早就被公之于众,要知道,该公司账面上的有息负债总额高达40亿美元,每个月都需要偿还超过4千万美元的利息!
于是,在1999年8月13日,有几位实在不堪忍受公司糟糕财务状况的董事会股东被迫向法院提起了要求对“铱星”公司进行破产保护的申请——因为两天之后就有一笔金额高达9千万美元的债务到期,而公司实在拿不出钱来偿还这笔债务了,甚至连到期利息都付不出来。
这个时候再不申请破产保护,恐怕当初投下去的那一亿美元,就要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