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海的秘密鳗鱼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欧洲鳗鱼(鳗鲡科),尽管鳗鲡科是唯一一个几乎终生栖息在淡水中的物种科,但欧洲鳗鱼生命史的特性却足以代表其他鳗鱼科物种,这绝不仅仅只因为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鳗鱼的生殖繁衍仍然存在许多疑点。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鳗鱼就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就曾描写到,大鳗鱼游入海洋,而小鳗鱼则从海洋游至淡水中。其他淡水鱼类在繁殖季初期产下卵或精子,而鳗鱼却并非如此,因此人们断定鳗鱼是“异类”,由此产生的揣测不胜枚举。亚里士多德认为新生鳗鱼来自于“地球的内部”,而普林尼则认为它们是由鳗鱼成鱼的皮肤被岩石刮蹭下来的碎片发育而来的。在他们之后的各种推测更加不着边际,譬如,18世纪流行的说法是鳗鱼系由马尾中的毛变化而来,19世纪时人们又将小甲虫视为鳗鱼的源头。而最终所发现的真相,几乎如同侦探小说的结局一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过去几个世纪中,人们曾经捕获及食用了数以百万计的鳗鱼,而直到1777年,才由博洛尼亚的蒙蒂尼教授首次确认鳗鱼发育中的卵巢。1788年,斯帕兰扎尼对蒙蒂尼的发现提出质疑,他认为科马基奥湖中出产的1.52亿条鳗鱼从来都不曾具有这种卵巢结构,但遗憾的是,斯帕兰扎尼忽略了一点,即鳗鱼能游至海洋,甚至能在潮湿的夜间穿越陆地。1874年,在波兰,人们在一条鳗鱼身上发现了无可争议的睾丸器官。但直至1897年,人们才在墨西拿海峡捕获到第一条性成熟的雌性鳗鱼。至此,所谓的甲虫神秘演变说终于告一段落。可以确定的是,鳗鱼一定是在海洋中产卵的,但究竟在哪里呢?当鳗鱼重新出现在海岸附近的水域中时,已经长约15厘米,为什么人类从未捕捉到更小的鳗鱼呢?
图为通体透明的鳗鱼柳叶鳗幼鱼,它形如柳叶,在变形为成鱼前会逐渐收缩。
其实早在1763年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只是当时的人们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提出这个答案的动物学家西奥多·格诺威尔斯用图画描绘出一种类似柳叶的透明鱼,并称之为柳叶鳗。133年后(1896年),格拉西和卡兰多西奥(发现性成熟的雌性鳗鱼的2个生物学家)捕捉了2条柳叶鳗并将其养殖在水族箱中;他们在靠近海岸处捕捉的这两条柳叶鳗正处于变形期,因此它们在水族箱内的变形过程至少揭示了鳗鱼繁殖的部分秘密。
鳗鱼
普通鳗鱼的柳叶鳗幼鱼
不同鳗鱼物种的成鱼从欧洲及北美游至藻海,它们中的部分个体甚至穿越了数千千米的路程,并在那里交配、产卵(它们仅与来自原栖息地的其他个体进行交配)。幼鱼又经过长途跋涉,返回其亲体的原栖息地。左侧地图显示了欧洲鳗鱼在湾流中的跋涉路径。
此后人们就开始积极寻找柳叶鳗和鳗鱼的繁殖场。约翰尼斯·斯米特依照体型减小的顺序追踪柳叶鳗的个体,最后他发现这些柳叶鳗中最小的个体体长1厘米,来自于北纬20°~30°,西经48°~65°的大西洋西部:藻海。
在随后的许多研究成果的支持下,如今我们已然知晓欧洲鳗鱼的繁殖期可能开始于2月末,直至5月或6月,位于水下约180米的中等深度(经过6400千米的迁徙后,成鱼眼睛变大了),水温则约为20c,藻海就是少数几个在180米深度还能保持这个温度的水域之一。
鳗鲡属在全世界有16个物种,都在较深的温暖水域中繁殖,但只有欧洲鳗鱼和美洲鳗鱼2个物种在藻海繁殖。然而,人们还从未在藻海捕获到任何鳗鱼成鱼,也没有在该地区搜寻到鳗鱼卵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