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役物,而不役于物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哲学史上不仅汇集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家。他们有的严于律己,有的醉心于学问,有的舍己为人,当然也有讲求享乐的哲人。古希腊的阿里斯提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充满了市侩气息。
说起来,阿里斯提波还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与柏拉图是同学,甚至比柏拉图入门还早。当时,苏格拉底盛名远播,阿里斯提波被吸引到了雅典。后来,阿里斯提波创立了享乐主义哲学,主张一个人享受物质的同时做到不被物质支配,即“我役物,而不役于物”。
其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这一原则。
为了追求物质享受,阿里斯提波投靠了雅典的僭主狄奥尼修,每日游走宫廷,讨好达官显贵。狄奥尼修想嘲弄一下阿里斯提波,就故意问他:“为什么哲学家会去富人家里,而富人从不拜访哲学家呢?”
阿里斯提波回答道:“智者知道他需要什么,而富人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狄奥尼修问阿里斯提波:“那你为什么离开了苏格拉底来投靠我?”
阿里斯提波说:“我需要智慧时,就去苏格拉底那里;现在我需要钱财,就来你这儿。你看,我是用自己有的东西换没有的东西。”
传说有一次第欧根尼洗菜时看见他路过,于是嘲讽他说:“如果你学会了以这个为食的话,你就用不着拍国王马屁了。”对此他回答道:“如果你知道怎样跟别人打交道的话,你就用不着洗菜了。”有人问他从哲学得到了什么,他回答道:“在任何社会中都过得舒适的能力。”一次,有人问他哲学家有什么优点,他回答说:“如果所有法律都废除了的话,我们仍会像现在一样生活。”
哲学家并不都是古板严肃的,他们不是圣徒,更不是装模作样的卫道士,而是活生生的凡人。人的优点和缺点在哲学家身上一样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会因为其哲学信念而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更加夸张而已。
在阿里斯提波看来,物欲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相反,人们必须依靠物欲来生活。而实际上,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所以人不能回避对物欲的渴求,更不能被欲望所压倒。物欲的满足可以带来安逸的生活。在他看来,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在任何社会中都过得很舒适。的确,他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自己活得还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