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兰、古罗马尼亚等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联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名称并不是在战争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战争结束之后。1945年9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联合向哈里·杜鲁门总统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作为1919年的那场战争和这次战争的官方命名予以公布。9月11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这两位部长所提出的建议。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名称才开始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此消彼长,在新的形势之下,各国之间的斗争又愈演愈烈。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本来就存在的各种基本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战争又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很快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化和争夺更加激烈。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兰、古罗马尼亚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积极争夺世界霸权,走上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150万配备精良的大军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从出兵波兰到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之久,参战国家达61个,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遍及了三大洲、四大洋。全世界有20多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被德国攻击的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害最为深重的国家,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死于这场战争。在中国,一共有2000万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苏联,一共有2500万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军队累计共有1.1亿人,包括士兵和居民在内,死亡人数共计9000万。
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终。反法西斯联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为世界赢得和平、进步做出了突出而重大的贡献。
1959年,苏联做了一项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00亿卢布。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开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5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都严重。据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费用是15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耗费了5300亿美元,苏联耗费了28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