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故事真诚的情感——读李致的《往事》
冉庄
最近,喜读四川省文联主席、作家李致的散文集《往事》。我一打开书,就被那娓娓道来的真实的故事和细腻执著的真诚的情感所吸引,我的心随着作者的心波动,我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我不忍合卷,一篇接着一篇地把整整11万字读完。
选入《往事》的32篇文章,其中《从科甲巷到祠堂街》《我的胖舅舅》《捐寒衣》《失去自由的日子》等篇,是作者对自己幼年和青年时代向往革命、投身革命的记叙。还有几篇是对贺龙、茅盾、严庆树、艾芜、沙汀等前辈的怀念和追忆,以及作者为《探索集》、《张鸿奎戏剧人物画册》《好一朵芙蓉花》《川剧艺术管窥》等著作写的序之外,大部分文章是作者抒写他与他的四爸——当代文学大师巴金之间的情感,记述他们家庭的状况、变化、也写了他四爸与他早逝的父亲之间的弟兄手足之情。
读完《往事》,我以为作者在苦心追求一个“真”字,如同说真话的巴金,不满足于小感觉,小情绪,小哀乐,小得失;不热衷于风花雪月的咏叹;不躲在个人心幕后面作无聊的呻吟与病态的渲泄。他的作品,在平淡的叙述中见真情。这真情不仅仅属于小我之情,而是作者对祖国和同胞的无限的爱和真挚的情。作者透过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民党特务和“四人帮”的控拆;有对亡友的哀思和对长辈的赞颂。
这个“真”字,我还以为是来自于巴金对他的勉励和教诲。早在1942年,巴金就给李致写了四句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人”。几十年来,李致把它铭刻心里,事事都注意说真话、抒真情。
《往事》一书,不但说真话、抒真情,还体现出言真义正的特色。何谓言真义正呢?那就是作者说真话,抒真情是站在正义的道义上讲的,是站在党性的立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讲的。比如作者透过不同侧面介绍巴金时,毫不掩饰地讲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由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腐败,使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因受“五四”运动的巨大影响,而投身到了新文化运动之中,成了“五四的产儿”。特别是作者在回忆过去的日子,“十年浩劫”中,竟有人企图通过外调,强迫他证实“自认不讳”的革命战友为“叛变革命”。作者为了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真”字,敢于义正辞严地硬顶,敢于在那个年头讲:“这是敌人的陷害”。如果没有鲜明的立场,没有鲜明的道义感,在当时“四人帮”文化专制的高压时期,恐怕很少有这样的胆识。
其言真义正,还表现在:作者在写巴金和追忆沈老、艾老、沙老等文学前辈中,丝毫没有借这些文学光环来粉饰自己,或企图索取什么。其目的确确实实是在倾吐自己向这些前辈的高尚品格学习的真情。如作者在写“过继”给巴金一节谈出了自己的心声,认为巴金是作家,他十分尊重和热爱他,他是他的忠实读者,并信仰他的主张:“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是索取”等。
读罢李致的《往事》,透过作品抒发出的作者真诚的情感,我更加体会到了散文是“掏心”的艺术,是作家“心史”的回味,是作家实情、真情、健康之情和高尚之情的情感渗透,也更加领会了散文的审美价值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