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其他类型 >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 > 东进?南下?西进!

东进?南下?西进!

    东进?南下?西进!
    开战之后短短几个月内,各路日军收获颇丰,条条战线捷报频传。每一次从前线传回胜利的消息,东京市民就会排起长队,挥舞着旗子到皇宫前的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在神田公共讲堂召开的“第二次祝贺大会”上,大本营海军部报道课课长平出一夫趾高气扬地宣称:“如此这般的庆祝大会今后还会有很多很多,一直到我们在西边的伦敦举行入城式,在东边的纽约举行观舰式时,才算是最后的一次。”
    “大东亚共荣圈”异常迅速地确立,似乎彰显着日本军事力量的不可战胜。飓风式的武力征服为日本赢得了一个广袤的帝国,那里有着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世界上很大部分的稻米生产、超过半数的天然橡胶、四分之三的锡矿和远东所有的石油,都成为日军对外侵略的战利品。前途似乎无限美好。
    尽管尚有零星据点尚未攻克,但“第一阶段作战”——征服东南亚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胜利的速度和规模使日本上自领导人,下到普通国民,普遍滋长了自满和过分自信的情绪,这种情绪后来被称作“胜利病”,这一症状很快将在确定未来战略目标时显现出来。说实在话,这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和行政能力远远未能达到管理占领地的需要。之前,他们花了4年时间还未将那个古老而贫穷的中国征服。
    之前日本人关心的只是如何抢占地盘,对于占领之后如何管理,他们显然准备不足,缺乏管理经验的日本人只有用武力逼迫当地人无条件服从。在各占领区,打着赶走殖民者旗号的日本军人逐渐露出了本来的狰狞面目。各地普遍推行的是严酷的军事统治。日本人宣称,自己为亚洲人解放了亚洲,那些期望借此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人们很快发现,他们心中的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在仰光,日本军人的骄横使那些留下来欢迎“解放者”的市民备感沮丧。日本兵到处追逐妇女,“到处打骂缅甸人,强迫他们做拖木头、修路、担水的苦活儿”。远东正常的贸易遭到破坏。仰光码头上的稻米在发霉腐烂,而同时马来亚人却在挨饿。“高傲自负的英国人走了,粗鄙卑劣的日本人来了。”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度,食品供应减少了,各种疾病流行,对新统治者的憎恨迅速传播开来。在被日本占领后的几个月中,东南亚经济普遍衰败,在东京“新秩序”严厉统治下的各国人民愤怒地咒骂“共荣圈”实际上不过是“共穷圈”而已。
    胜利来得太过容易,但对于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战争,似乎没有人去认真考虑。随着“大东亚战争”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即将实现,未来何去何从已成为摆在日本军方面前的迫切问题。1942年3月7日,日本内阁与大本营共同会商提出了《世界形势判断》。这一文件的主要观点是:美、英等盟国在遭受了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之后,恢复军事能力尚需一定时日,至少要到1943年才能喘过气来。会议十分乐观地对盟国特别是美、英的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一、虽然物质基础依然雄厚,但国民已经人心不稳。尤其是美国,政治经济结构尚未确立国家总体战所需要的临战体制,这种体制的确立势必会产生更多摩擦和纠纷。
    二、尽管在军备方面仍然具有优势,但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重要军事据点,势必大大削弱其在军事方面的优势。
    三、英国的战争能力严重依赖海上运输,而美国的海上运输能力差,根本没有能力对英国实施有效的援助。
    四、美、英与其附属国的关系断裂给其战争能力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英国和其自治领、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断裂,最终必然导致英国殖民地全盘分崩离析。
    五、美、英两国国民生活水平很高,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将使他们难以忍受以至痛苦万分。如果长期看不到战争的前景,必将酿成社会不安,士气低落。尤其是英国战败将给美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美、英之间的合作虽属必然,但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他们与苏联不可能结成同盟。同时罗斯福、丘吉尔的政策开始陷入冒险主义危机,国民对其领导未必心悦诚服。
    以上就是所谓日本政治精英和军界大腕对时局的看法,属于典型的日本式思维。今天看来,除了第四条后半段正确,其余全部与事实不符。在之前华盛顿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中、英、苏等26个国家已公开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真不知日本人得出美、英和苏联无法联合的依据何在。有如此“高水平”的领导人带领,国力本就不足的日本最终要是打赢了战争,那才奇了怪了。
    本次会议之前,日本陆海军已就下一步的战略问题展开过无数次争论,双方意见依然是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小富即安的陆军认为,第一阶段的战争任务是攫取东南亚的资源,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后,有必要停下脚步消化胜利果实,努力使占领区成为要塞,建立有利于长期作战的战略基地群。正如《世界形势判断》中所言,美、英尤其是英国败势明显。日本显然没有进攻美、英本土的实力,可以期望美国因英国的失败而丧失斗志,从而取得“间接的胜利”,并且预计“这一目标很快就能实现”。陆军最后提出,目前应保持冷静心态,韬光养晦,等待有利形势的出现。
    海军的观点恰恰相反。与开战之前的冷静、犹豫截然不同,第一阶段作战中出尽了风头的海军此时反倒趾高气扬起来,再也不愿充当一个有限的、防守性的角色。海军提出,必须进一步扩大攻势,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可以是澳大利亚,也可以是珍珠港,甚至是印度。进攻这些地区势必诱发大规模海战,届时联合舰队一定会像在爪哇海那样歼灭一切顽抗之敌。要知道,在征服整个东南亚的过程中,海军仅仅损失了25000吨舰船,仅有2艘巡洋舰受伤且已修复,损失的最大作战舰艇不过是区区4艘驱逐舰而已。不仅军令部,连一贯含蓄低调的海军省也持这样的观点。
    海上作战主力联合舰队当然也不例外。2月初,在写给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的一封信中,山本五十六如此说道:“一些精心算计的家伙不断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南进战略半途而废,仅仅停留在防守上。我认为至少要彻底歼灭英、美的主力舰队,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能够无忧无虑地自由活动,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作战一步也不能松弛。”
    军令部的首选方案是攻占澳大利亚,如此需要动用陆军5个师团的兵力。提出这一方案的是作战课课长富冈定俊。富冈认为,占领所罗门群岛之后再向南推进,占领澳大利亚或者把澳洲大陆和美国隔离起来才是重中之重。因为澳洲幅员辽阔,未来势必成为盟军反攻的基地和跳板,如果不加以占领,未来后果不堪设想。
    陆军对此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没兵”。从2月9日到3月4日,激烈的争吵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其间在一次大本营联席作战会议上,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对富冈的提议嗤之以鼻。服部指出,澳大利亚陆上交通极为不便,虽然自身防卫能力有限,但为保家卫国势必誓死血战。最关键的是美国正在不断加强那里的军事力量,海军提出的5个师团绝对不够,陆军估计至少需要12个师团。而陆军的主力大部分被牵制在中国战场,用于“南方作战”的才不过11个师团而已。即使能够挤出来这么多师团,光是运送他们的船只就需要150万吨,这显然超过了国力承受的极限,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服部最后说,遽然进攻6000公里之外的澳洲简直荒唐透顶,亏你们海军想得出来。
    富冈立即接过了话茬儿,提出动用位于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因为苏联人在欧洲的压力丝毫未减,不可能在远东采取大的动作。服部对此依然坚决反对,提出在与西方的持久战中,“一兵一卒都是需要的”。况且苏联在西线的战局已经有所改观,你敢保证苏联不会在远东有所动作?出了问题你负得起责任?看到富冈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服部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杯子。“杯中的茶水代表我方的所有力量,”说完,他把水泼在地上,“你看,水只能流这么远。如果你的计划得到批准,对不起,我立即辞职。”
    要说这富冈课长也真不容易,到处都要跟别人吵架。一会儿跟人家陆军吵,一会儿跟海军自己人吵。之前为了偷袭珍珠港和黑岛龟人吵,现在为了进攻澳大利亚和服部卓四郎吵,很快就要为中途岛作战和渡边安次吵了。可惜富冈几乎每吵必输,要不老酒真想把周星星“吵架王”的牌匾借来给富冈挂脖子上。
    退而求其次,富冈提出向西进攻印度,摧毁印度洋上的英国舰队,与德国人在中东会师。对此,服部照样反对不误,理由依然是攻打印度需要大量兵力,找不来人。后来他们在陆海军俱乐部又一再引发激烈争论,有时竟达到几乎动武的程度。舌战进行了两个星期,由于陆军拒不派兵,富冈进攻澳大利亚的计划被迫取消,与希特勒会师中东的计划也毫无结果。
    尽管拒绝了海军进攻澳洲的方案,但陆军也不否认澳洲对盟军发起反攻的重要性。出于这种考虑,陆军做出了一些让步,同意了一些冒险性较小的行动,例如,对澳大利亚北面的莫尔兹比港进行两栖进击,进攻并占领澳大利亚东北方向的三个岛群——萨摩亚、斐济和新喀里多尼亚。这样便能以较小的代价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的联系。陆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作战只需陆军派出9个大队的兵力即可完成。
    参谋次长田边盛武同意服部的意见,强调陆军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起“能经受长期战争的政治和军事结构”,以使敌人失去行动能力为目的在某些地区举行进攻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进攻规模不能太大,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供使用。海军坚持说,使敌人始终处于守势是极端重要的——否则就会招来灾难。海军军务局局长冈敬纯主张,摧毁敌人的海上力量,并扫除敌人为了反攻而“积极使用澳大利亚和夏威夷地区的部队时”可能使用的一切重要基地。
    对于海军如此积极的战争心态,即使一贯好战的参谋本部也望尘莫及。最终陆军还是勉强同意了海军的意见,双方形成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基本国策——《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这一文件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尽快让英国屈服,让美国丧失斗志,必须继续扩大战果,保持坚定的长期不败之态势,相继采取积极的方针。”
    在3月7日的联络会议上,这份《大纲》被列为重要议程进行审议。对于陆海军提出的这一思路,东条英机首先表示“意思根本就不通”。“扩大战果”“积极方针”是进攻,保持“长期不败之态势”是防守,到底是攻还是守?大藏大臣贺屋兴宣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倘若海军提倡进攻,陆军主张防守,不就意味着陆海军各自行动吗?
    如此主旨不明、模棱两可的《大纲》,竟然在会议上最终获得通过。其结论归结为:陆军否定了海军攻占澳洲的主张,但也赞成海军的攻势思想,同意进行局部的积极作战,实际相当于承认了海军的进攻战略。这也是海军首次在与陆军的争执中占据上风。
    3月13日,东条携杉山参谋总长、永野军令部总长一起进宫觐见天皇,就那个模棱两可的《大纲》向裕仁做了专题汇报。东条提交的奏折云:
    要在短期内击败英、美两国非常困难。必须利用目前的军事形势,建立一个能够经受长期战争的政治和战略结构,从而进一步扩大战争以来所取得的政治和军事优势。日本必须在国力许可的范围内,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步骤迫使英美两国继续处于守势。在这方面将要采取的一切重大具体措施有待彻底研究,每有结果均将上奏陛下御裁。
    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糊涂,裕仁对东条所奏依然不置可否。三人也就认为天皇认可了他们的方案。
    与陆军吵完架的富冈回到家里也不能消停,还要继续跟自己人吵下去。对下一步的攻击方向,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同样是观点迥异。按进攻方向区分,海军高层存在着以下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为南下派。代表人物为军令部作战部部长福留繁和课长富冈。南下派的思路是在攻占澳大利亚的观点被陆军否决后建立起来的。既然攻占澳洲大陆已不可能,那就退而求其次,以较小代价切断美国和澳洲之间的交通线,占领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使美军彻底丧失澳大利亚这一反攻重要基地。这一方案得到了陆军的初步认可,并最终诱发了珊瑚海海战。
    第二种为西进派。这一派人员较少,以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龟人为代表,主张向西进入印度洋,彻底击溃英国皇家海军东方舰队,取得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后向前推进到波斯湾,与盟友德国人在中东会合,实现柏林—东京两大轴心的战略策应。同时力促印度独立,大力打击英国的战争力量使之彻底退出战争。黑岛指出,此举可以为下一步东进或南下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第三种为东进派。代表人物为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宇垣认为:“时间对日本极其不利,原因在于美国在资源方面占有巨大优势。因此除非日本迅速恢复进攻——越快越好——否则最终将一事无成,只有坐待美军发起反攻。”他主张联合舰队主力向东推进,攻击中途岛和夏威夷,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一死战。支持宇垣的大有人在,有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偷袭珍珠港的“英雄”渊田美津雄,第一航空舰队作战参谋源田实等人。抛开对战争性质的讨论,老酒也赞成这种观点,毕竟美国才是日本最现实、最强大的对手。
    东进论者提出,因欧洲战事吃紧,英国人不可能在太平洋上投入过多的海军力量。日军一旦攻占珍珠港,意识到太平洋战事大势已去的英国势必主动撤出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西进论和南下论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可谓一石三鸟之妙招也。东进论的主张最后诱发了中途岛海战。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因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而声名大振,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近乎“天神”,个人影响力直逼东条首相。山本一贯看不上军令部,对其提出的南下论一直颇有微词。山本认为,尽管阻隔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能够取得一定的战术效果,但对取得战争最终胜利无异于杯水车薪,极有可能因此陷入陆军之间的持久拉锯战——未来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果真如此。经受重大打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可以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这是日军最忌讳的事情。
    山本还有一层隐忧,就是美军舰队特别是那些漏网航母的存在,对日本首都及天皇的安全始终是一种潜在威胁。不出所料,后来果真有了“杜立特空袭”。
    山本无疑是东进论的支持者。新年刚过,1月10日,他就责成宇垣缠制订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1月14日,宇垣在《战藻录》中写道:“经过4天持续努力,终于完成了作战指导纲要的起草。其基本框架是:6个月后占领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帕尔米拉环礁,大大扩展我军的空中势力范围,以大规模作战一举拿下夏威夷。进攻同时寻机与敌舰队进行海上决战并将其歼灭。”
    东进论的支持者之一山口多闻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方案。2月20日,山口向宇垣提交了自己授意作战参谋铃木荣二郎起草的作战计划:第一步在5月中旬攻占锡兰、加尔各答和孟买,7月底攻占斐济、萨摩亚、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第二步在8月到9月攻占阿留申群岛,11月到12月攻占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和帕尔米拉岛,12月到1943年1月攻占夏威夷;第三步与攻占印度相呼应,视情况攻占巴拿马运河,切断南北美洲的联系,之后攻击美国西海岸地区,切断美国的资源输送线,然后视情况占领加利福尼亚油田地区,跨越北美大陆大规模轰炸美国东海岸城市及重要军事设施。山口的构想可谓无比宏大。别说提交陆军,因为根本不具可操作性,在海军内部即被否决。
    东进论的另一位支持者是第一航空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草鹿提出了一项特殊的方案:将“龙骧”号、“凤翔”号轻型航母组成第四航空战队,与第一、第二、第五航空战队的6艘重型航母合兵一处,组成一支更大规模的突击力量,实施东进。但草鹿远比其他人圆滑,他不愿因此得罪军令部,提出先按军令部的意见向南攻击,然后再挥师北上攻占珍珠港。
    军令部对宇垣的东进主张毫无兴趣。从珍珠港归来之后,东进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渊田美津雄就一直喋喋不休地要求南云舰队再次掉头东进。12月27日,他遭到了福留繁的一通训斥:“珍珠港作战已经结束,4艘重型航母必须立即南下,参加更加重要的‘南方作战’。”当天晚上,羞愧交加的渊田在日记中愤然写道:“日本的灭亡自今日开始!”
    不管实施何种作战,唱主角儿的无疑都是南云忠一麾下的第一航空舰队。1942年1月,经过短暂休整的南云舰队从广岛湾南下,支援近藤信竹的南方海上作战。在袭击了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新几内亚岛的莱城和萨拉莫阿之后挥师西进,参加了至关重要的荷属东印度作战,先后攻击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和爪哇岛的芝拉扎。在3月2日对芝拉扎军港的空袭中,偷袭珍珠港的“英雄”渊田美津雄第一次栽了跟头,他的座机被荷军高射炮火击落。不过渊田侥幸不死,在丛林中藏匿5天后被救出。
    毫无疑问,南云舰队在上述一系列作战中表现出色。但那些目标都无关紧要,南云不去,日本人照样能赢,不过多花点工夫而已。当南云实施这些无聊的攻击时,宝贵的时间正一点一滴逝去。他们的主要敌人——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在借机恢复元气。恰如山本和宇垣的分析,美军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以重整组织,建造新舰,修理受损舰只和训练。
    东挡西杀、南征北战的第一航空舰队所取得的战果,使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南云忠一成为显赫人物,其风头直逼山本。盟军可谓是谈南云色变。连一贯看不起南云的源田实都觉得,“这老家伙似乎一下子开窍了”。
    在东京,大领导正在就下一步进攻的方向争论不休,可作为联合舰队核心力量的南云舰队,在结束荷印作战之后也不能就这样闲着。南云和草鹿倒是愿意,但军令部、联合舰队乃至日本的民众绝不会同意。在微妙的形势下,之前黑岛龟人提出的西进印度洋计划戏剧性地浮出了水面,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方案,甚至连陆军参谋本部也表示赞成——条件是不能对锡兰实施两栖作战。此前2月20日到23日,联合舰队在新居“大和”号上进行了印度洋作战的图上军演,参谋本部也派出一些参谋军官列席参加。军演的结果令大家十分满意。大家转而支持西进的原因有五。
    一、英国皇家海军“z”舰队覆灭之后,一向自视甚高的大英帝国并不甘心失败,已经抽调部分大型舰只,充实印度洋的东方舰队,对日本已占领区形成了巨大威胁。不管是山本正在酝酿的中途岛战斗,还是军令部主张的南下切断美澳交通线,有这么一群家伙在背后戳你屁股,总是不那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二、日军已经占据了爪哇岛西面的加里曼丹岛,荷属东印度最大的石油产区巨港就位于此地,离英军东方舰队的基地锡兰实在太近,危险可以说无时不在。
    三、日军陆军已经开始了缅甸作战,英国东方舰队对日军造成了重大威胁,英国海军不断利用海路对缅甸守军进行增援和补给。如果南云舰队前出锡兰赶跑英国海军,不但可以解除日军缅甸作战的侧翼威胁,还可使陆军的增援和补给一路畅通无阻。参谋本部对这一作战无疑举双手赞成。
    海军曾提出陆海军协力趁机攻占锡兰,参谋本部对此深表遗憾,理由同样是无兵可派。他们只是一再催促海军尽快进入印度洋,策应缅甸的陆上攻势。
    四、此一作战有助于日本通过政治策略和破坏对外贸易等手段,切断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联系,促成印度和缅甸像汪精卫那样成立在日本领导下的傀儡政府。
    五、日本海军到达印度洋西部,有望与盟友德国在中东会合。
    海军内部赞成印度洋作战的大有人在,毕竟战胜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荣誉太大了。联合舰队因此决定,在争论东进和南下两种方略的同时,第一航空舰队剑指印度洋,歼灭英国东方舰队,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迫使英国退出战争,之后再回过头来全力收拾美国人。
    历史是如此充满玄机。当两个截然矛盾而又优势明显的方案摆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者面前时,他们竟然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却转而去采取一个暂时搁置且存在显著矛盾、对全局毫无实际帮助的方案。就三个进攻方向而言,只有西进是最不值得选择的。拿下围棋打个比方,日本选择西进的做法相当于,在双方大龙激烈对杀且占尽优势之际,却无故脱先到无关紧要的地方下了一着。谁都清楚印度洋非常遥远,光是来回跑一趟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正是遭受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休养生息最需要的。
    就在爪哇岛盟军放下武器的第二天,1942年3月9日,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向海军南方部队总指挥近藤信竹颁布了作战命令:正在肯达里待命的南云机动舰队立即西进,偷袭并摧毁英军位于锡兰的海军基地,歼灭英军东方舰队,为圆满完成缅甸战役海上护卫任务实施机动作战。
    3月14日,近藤向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下达了西进印度洋的作战命令:一、南云忠一率第一航空舰队西进攻击锡兰,搜索并歼灭英国东方舰队;二、小泽治三郎的南遣舰队北上深入孟加拉湾腹地,切断英国对缅甸英军的补给和增援路线。
    原计划对锡兰发起攻击时间为4月1日。后来因一系列意外变故耽误了舰队集结时间,攻击时间被推迟到4月4日。3月26日上午,8时,南云舰队浩浩荡荡驶出了苏拉威西岛东南的斯塔林湾,经帝汶岛北侧水域一路向西疾进。
    将要发生战斗的地方叫锡兰,今天叫斯里兰卡。1942年春天,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东方舰队将在这里与日本海军航母舰队展开一场“世界第一”对“世界第三”的海上肉搏。
    在战史上,日本人称这场战役为“锡兰海战”,盟军则叫它“印度洋空袭”。
新书推荐: [影视同人] 女配爱平淡 我的亿万冷少 [综英美] 眷养莱克特 全民游戏修仙,我有人生模拟器 [综漫] 小教主的刀子精们 军师王妃 [原神] 转生提瓦特魔神,但可怜弱小又无助 [综漫] 不可控恶玉扮演指南 [足球同人] 伴你高飞 [海贼同人] 间谍在伟大航路中成为五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