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也是,如今儿孙孝顺、吃穿不愁,我还当了祖奶奶,我还愁啥啊。”老太太恍然感慨,脸上是难得的释然。
若是以前,她必然会跳起来和季青燕争执了,但有时想想,她争啥呢?
她的二房里就这么几个孩子了,她的二儿子已经不在了,难道她还要欺负她二儿子留下来的几个可怜孩子不成?
见老太太竟然马上就消停了还露出那样的表情,季青燕忽然一笑说道:“奶奶,咱们来看看礼物吧。”
季青燕上前把背篓里的布料子拿到桌上。
“哎哟你这丫头,可别把这好料子弄脏了。”季周氏连忙过来把几匹布料抱在手中,一脸心疼地嗔了季青燕一句。
这一看就是好衣料子啊。
其实也只有四匹料子,一看花色就知道,这是季青燕给爷爷奶奶和大伯、大伯娘准备的,其他人并没有。
但季青燕却从背篓里又摸出四只小盒子,放在桌上一一打开,大家顿时瞪大了眼睛。
“奶奶,虽然赚的钱姓云了,可孙女还姓季,还会惦着您呐,这对金镯子可是早就准备好了,您看漂亮不?”
季青燕把一对样子华丽的雕花金镯子套到老太太手腕上,不要钱地说着哄人的甜话,立刻就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又抹起眼泪,一个劲地说着“漂亮!真漂亮!”
虽然不如大户人家老夫人那般保养,但老太太也不干瘦,只是做惯农活的手皮肤有些粗黑罢了,但金镯子一戴,那架势立刻就豪气起来了。
看着老太太手腕上金晃晃的镯子,季周氏眼睛也激动地盯向桌上另一只盒子。还剩下三只盒子,但只有那一对镯子壮实,另外两对秀气多了,不用想,那一对肯定是她的。
果然就看见季青燕拿出那对镯子递给她。
“大伯娘,虽然以前多有冲撞之处,但你没有跟晚辈一般计较,还为我办嫁妆送我出嫁,你的心意无以为报,这对镯子希望你喜欢。”
“喜欢!喜欢!”本来满心激动等收礼的妇人,此时却被侄女一翻话感动得直抹泪。不管她办嫁妆是为了钱还是名,在那过程里却是同情着没娘的孩子。
她性子再恶劣,也是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的娘亲,如果是她撒手而去,她的孩子得多可怜?每每这么想着就觉得心痛。
因此,在收到季青燕用银子示好而自己娇惯养大的闺女却似那般时,她心里也是感慨许久,反省了很多的。
到不是说季青燕给了银子就是亲戚,而是作为一个关系并不好的晚辈肯拿出那么多银子,她是真的被这份大气和诚恳给震惊到了。
人家对你示好了,你对人家呢?
再加上有自己的亲闺女做对比,季周氏不得不再三反省是不是平日做人处事出了问题,再加上儿子媳妇都说着劝着,心里也就渐渐改变过来了。
如今见到这对壮实的金镯子,一辈子都没条件拥有的富贵首饰,她如何不喜?如何不感慨?如何不想这是她做为长辈付出而得到的回报?
金镯子戴在手腕子上,再加上季青燕一翻暖人的话,生生感动得季周氏眼泪怎么也抹不干。
“大伯娘别哭啊,不然我得以为这镯子送错了。”季青燕尴尬地咧咧嘴,只得劝慰着。
“没错!没错!这镯子好哇!”季周氏一听连忙捂着手腕子,生怕季青燕把镯子再要回去,她可舍不得还啊。
季青燕被她的反应逗得抿嘴忍笑忍得好辛苦,季大伯就说了一句:“好啦!赶紧去擦把脸,把两个媳妇喊过来。”
田春梅和林雪拿了鱼和肉就进厨房准备中饭去了,并不在堂屋里待客,她们是嫂子,厨房里干活当然是她们。
季周氏答应着连忙起身,结果就看见季青燕又在背篓里掏了掏,拿出三只小布袋,不由诧异地站住了脚,这又是什么?
就看见季青燕把布袋里的东西倒出来,竟是三只银镯子!
“小花、小荷、朵儿,这是给你们的。”季青燕把三只秀气银镯子送给三个妹妹,顿时把她们欢喜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大姐!帮我戴上!”小妹季青荷拿着银镯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就伸到了季青燕面前。季朵儿则是跑到她娘面前。
等戴上了大小一样只有花色不一样的镯子,两个小姑娘就举着小手互相比较谁的镯子漂亮,季青花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却拿手捂着戴了银镯子的手腕,好像生怕弄掉似的。
季周氏满脸笑容出了屋,不一会儿田春梅和林雪就跑了进来,听娘说小姑子送金镯子,顿时都兴奋得忘乎所以,立刻就跑过来了。
季青燕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将盒子递给她们,也是大小一样、花色不同。田春梅的是梅花纹样,林雪的是杏花纹样。
都是早春时令的花,却没有送桃花,桃花纹样的当然也有,不过是准备送给大嫂的,还有给大姐和小姑子的则是海棠和兰花纹样。
给她们三人的还留在空间里没拿出来,当然还有给张子晴的银镯子。
当然这些礼物不是季青燕事先准备的,她再豪也没想过回门就送这么大礼,豪的是朱朱他们。
他们今年四处开分号又出了趟远门。
说是考察市场就一路闲逛到曾经去过的京城,到了帝都除了吃当然也要买特产回家,于是就开始逛街狂购。
和天下已经在赚钱了,他们花起钱来自然也不会舍不得,天天又不会在消费这种小事上约束他们,于是……
除了各种玩意儿、糕点、摆设、新衣裳、布料子,当然也有笔墨纸砚、金银首饰,虽然他们买的都不是特别贵重之物,但款式、品质却不是小镇上能有的。
可他们觉得好看又便宜,不但买了许多别的首饰,光金镯子一种,就把春天系全款十二对金镯子全买下来了。
给老太太的是花开富贵——牡丹,给大伯娘的则是花开似锦——芍药。
不识货的农家妇人只知道这镯子够大够晃眼,哪里知道就算戴到县城去,也不见得有几个大户人家夫人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