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唐末帝 > 第22章 掀风波钦差出凤翔 破奸计陈情真相白

第22章 掀风波钦差出凤翔 破奸计陈情真相白

    人间最贵是真情,得此方知万事轻。
    但有良心非草木,便驱龃龉出胸中。
    朱弘昭领了皇上的旨意,当夜又与安重晦密谋了很久,第二天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起程了。其阵仗和气势十分排场。
    却说李从珂,本来当晚就应该将招安武彦章的事情写成奏折,禀报皇上,但那夜饮酒过多,没有写成。第二天又起个大早,与诸将到凤翔各地访察,一走就是四天。范延光以为他早就写了奏折,禀报了此事,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第五天头上,李从珂才偶然想起此事,忙把范延光请到他的官邸,急忙交代道:“不妙呀,范大人,招安的事情还未禀报皇上,烦你速替我写道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范延光闻听,猛地一惊,道:“怎么?那天你不曾写?哎呀呀,殿下要惹麻烦了,怎么不早说呢?以为殿下早送出去了。”
    “这几日我们总在外跑,竟忽略了。也不必大惊小怪的,初到凤翔,百事繁巨,想必皇上会知道的。”
    “皇上知道,百官知道么?怎的就这样粗心?好的,我即刻写一道奏章,不能再耽搁了。”
    “好,你快写吧,我即派人前往。”
    范延光坐在案边,片刻就书完一道奏折,并且把这几日忙于到凤翔各处访察,没能及时禀告的原因也写得很是清楚。李从珂看完用了印后,就派人连夜送到洛阳。
    钦差大臣的仪仗很是繁杂,又加上朱弘昭很讲排场,遇县饮茶,遇府用餐,遇州歇息,走了八天才进了凤翔地面。为了摆他钦差大臣的威风,离凤翔还有一百多里,就派出一骑快马,通报给李从珂。
    李从珂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官衙的后宅探视秦王的病情。这几日,李从荣一直住在他后宅的正屋里——李从珂夫妇为了让秦王养病,特地把他们的住宅腾出来,要秦王居住。这几日,先后给他请来十几个郎中,又派人到晋中买来许多好药。李从珂只要一有空闲就过来陪他说话解闷。他看到大哥这样真情地对他,心里万分感激,对写那封书信的事更是追悔莫及,总是处在一种自责中,再加上那些天的鞍马劳顿,身子本来就虚弱的他,确实病得不轻。亏得大嫂对他百般关心,大哥对他呵护有加,病情才一天天好起来。他一直想把那件事情告诉大哥,从自责中解脱出来,但又缺乏勇气。几次欲言又止,备受折磨。
    他听说钦差大臣朱弘昭将要到凤翔的消息,吃了一惊,忙问李从珂道:“朱弘昭是路过还是专程?”
    “听说是专程前来。”李从珂答道。
    “知道是什么事吗?”
    “可能是招安那些土匪的事吧,大哥没有及时禀报父皇。阿弟就不要操心了,大哥会把这事解释清楚的。你放心吧,早日把病养好。”
    李从荣心里明白了,朱弘昭此番前来,一定与他那封书信有关。他翻身坐了起来,鼓足勇气,想把书信的事情告诉大哥,这时嫂嫂端着一碗热汤进来,走到他的床前道:“二弟怎么起来了,快躺下别动,郎中说了,要你好生歇息。你看,嫂子给你炖了碗参汤。郎中说,兄弟身子骨虚弱,要找个老山参补补才能调过来。你大哥听说后,就四处打听,总算找到了这根百年老参,是你大哥在外访察时讨来的,快些趁热喝了吧。”
    李从珂笑着接过话茬道:“是呀,说起来好笑。那天我们快到秦州时,打听到一个老财主家有根百年老参。起初想买了他的,可这老财主说什么也不卖,硬说这是他们家的镇宅之物,多少银子也不卖。没办法,我们只得走了。还是那个武彦章有法子,背着我们几个,当夜叫了几个随从,扮做土匪,把人家的小儿子给绑了,要那老财主拿这根百年老参来赎,老财主无奈,只得照办了。我们知道后,怕惊动秦州的官府,不敢在那里停留,连夜往凤翔赶。真是天有报应,那武彦章过河时,恰好那桥就断了,连人带马,一下摔到河里。亏得他有些功夫,要不非要了他的命不可,到现在还疼的他龇牙咧嘴呢。”
    李从珂说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李从荣也跟着笑了几声,心里却生出一种酸酸的感觉。李从珂接着道:“不去管他,让这个坏种吃些苦头。这小子性子太野了,可这回是为了兄弟的病情,哥哥还奈他不得,就饶了他这回。郎中说这根山参已达百年之久,药性猛烈,不敢多用,先饮了这一小碗。”
    “大哥、嫂子,我……”李从荣听完他的叙说,激动得不知说什么,两片嘴唇蠕动了好久,也没有说出来,眼里竟含上了泪水,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大哥、嫂嫂,你们待小弟太好了,让小弟怎么报答你们呢?”
    “老二怎的这样说?你们哥俩是兄弟呀,还这般客气。说这样的话倒像是外人了。这都是我们应该的。”夫人说着,把那碗参汤放在案上。李从珂端起来,用嘴吹了吹,尝尝不烫了,就递到李从荣手里;他接过那碗参汤,却又放在案上。猛地站起来,双膝跪在卧榻上,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哥哥,嫂嫂,兄弟对不起你们呀,请哥哥责打兄弟吧。”
    这二人谁也不曾想到他做出这个举动,都愕然地不知怎样应付,李从珂稍一迟疑,马上把他扶起来,说道:“阿弟在做什么?如何说出这样的话,快些起来。”
    “是呀,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怎的这样呢?”延英随手掏出一丝绢,给他擦擦眼泪。
    “事到如今,小弟不能不说了,其实我早就想给大哥说的,可又不敢说,怕哥哥生气,禀告父皇。”
    “到底是怎的一回事,有那么严重吗?”李从珂疑惑地问道。
    “我知道朱弘昭为何到凤翔,一定是为那书信的事情。”
    “什么书信?”
    于是,李从荣就把那件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他最后道:“都是兄弟的不是。这些天,这事压在心里不好受呀,说出来心里反而好受,怎样处置兄弟,全凭阿哥一句话。但只求阿哥一件事,千万不要告诉父皇,他老人家知道了会因此伤心的。”
    李从珂认真地听着他的话,脸上一直挂着宽容的笑容。虽然他不曾想到李从荣会把书信给安重晦,但见他今日如此坦诚,把这一切都告诉了自己,所以心里很是高兴。听完后,高声大笑起来:“哈哈哈,我道是何事让兄弟如此挂怀,就这点小事,不值一提。前几日我已把此事向父皇禀报了,但确实有些晚了。你知道,前些天我与诸位将军到各地访察了几天,所以没有及时禀报父皇。现在恐怕父皇早看到了我的奏折,我想父皇会有旨意的,我们再等几天。不过哥哥可要埋怨你几句,以后再遇到不明之事,要直接给父皇上书,不要给那些个大臣们;谁知他们会怎样想?说不定会认为我们兄弟不合而借机挑唆。先帝庄宗的教训时隔不远,父皇引以为戒,常与我们讲: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父皇最不想看到我们闹家务。你年岁尚小,还看不明白其中的凶险。你且放心,这事我不会给父皇说的。”
    “谢谢阿哥,兄弟记住了。可阿哥怎样对付那个朱弘昭呢?这个人与安重晦穿一条裤子,听说他最爱无事生非了。更何况我那封书信在他们手里,他们肯定要大做文章的。”李从荣忐忑不安地问,李从珂仍是笑着说:“你不用管他,待我想个法子。最为要紧的是那封书信,万一被安重晦交与父皇可就糟了,父皇一定会生气的。我想他现在还没有交给父皇,否则父皇早有旨意了,也不用派什么钦差了。若想不被他们利用,须设法把那书信找回。”
    “哪有这样简单?他绝不会轻易还给我的。”
    夫人一直在一旁听着,见他们二人为那书信犯愁,就插言道:“那还不简单?若他问起书信的事,就让阿弟说从没有写过什么书信。谅他安重晦不敢对质,一对质父皇必会生他的气。他明明手里有书信,却不拿出来给皇上,分明是以后想要挟二弟。隐匿这么重要的证据,其心叵测,父皇若是知道,岂能与他甘休?”
    夫人的话让这哥俩吃了一惊,李从珂没有想到,他的夫人居然能想出这个绝妙的主意,可谓胆大心细,真是个秀外慧中的奇女子,李从珂不禁向她投去赞叹的目光,拍着脑袋说:“是呀,安重晦绝顶聪明,定不敢拿出这封书信的。他那样做不仅自讨没趣,反而还要招致父皇迁怒。你嫂嫂的话确有道理呀。”
    事到临头,李从荣没有什么良策,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首肯道:“嫂嫂说得对,我就说从没有写过什么书信,书信是他们伪造的,看他敢怎样。我还要给父皇上道奏折,把此事辩解一下,哥哥看如何呢?”
    李从珂见他这样说,很是高兴,他拍了拍李从荣的后脑说:“阿弟想得周到,如此甚好,省得让这些人去无端猜疑,也让父皇放心。”
    兄弟二人又商量了会儿怎样对付朱弘昭的事。
    朱弘昭到凤翔时已经天黑,范延光把他们先安置在驿馆后,就急忙去找李从珂,见了面就怪他没有及时禀告皇上,引来了这个朱弘昭。他不无怨意地问道:“殿下,明日朱弘昭要代皇上问话,万一说咱们私自募兵,殿下待怎样回话呢?”
    李从珂不慌不忙地说:“不必惊慌,秦王会为我们说话的,你只须照顾好他们,不要让他挑出咱们的礼儿就是了。”
    “要不要在下先给他解释一番?”
    “不必,明日我来对付他。”
    翌日,李从珂在官邸按钦差的礼节接待了朱弘昭,分宾主坐定,寒暄几句后,朱弘昭开门见山地道:“潞王殿下,微臣奉旨代圣上问话,请殿下如实回奏。”
    李从珂见切入正题,忙跪在地上道:“吾皇万岁。”
    “李从珂,你已经从洛阳带来五千人马,现在又无战事,为何私自招募新军?用意何在?”
    “启禀皇上,儿臣从无招募新军,只是暂时招安了一股土匪,计一千零二十人。儿臣恐其生事,现已分在各营暂管,如何发落,正待皇上的旨意。请皇上明察。”
    “李从珂,为何事先不禀报,事后也不及时回奏?以至于引起朝野物议,你可知罪?”
    “儿臣不知。我军路过夹城山,遭遇土匪行劫,在朝廷威仪感召下,此股土匪愿意归顺朝廷,因事态变化始料不及,所以未能从容启奏皇上。后又率诸将到凤翔各处访察,安排防务、屯田事宜,故又延迟了些时日。前日已派人送去了奏折。”
    “既是土匪行劫,为何不去剿灭,反而予以招安?”
    “此番前往凤翔,不同于寻常的行军打仗。由于我军所带家眷、农具甚多,恐伤及无辜,故而先行招安。这些人马的去留,全凭皇上圣裁。”
    朱弘昭看着跪在地上的李从珂,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他翻了翻眼睛,脸上闪出一丝扬眉吐气地微笑,极不情愿地把跪在他脚下的李从珂扶到座位上,自己又忙跪下参拜李从珂,道:“殿下,皇上的话问完了。微臣参拜潞王殿下,祝潞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大人不必客气,小王何堪承受?快快请起。”
    二人重又坐下,朱弘昭施一礼道:“殿下,洛阳风传殿下私自募兵,其心叵测,微臣看全是捕风捉影之事。此番微臣回洛阳后,一定如实回奏皇上,想必皇上很快就有旨意。”
    “谢谢朱大人。”
    李从珂命人前去安排酒宴,招待钦差,朱弘昭道:“殿下不忙,秦王殿下可好?来时皇上嘱咐微臣,要微臣看看秦王殿下,不知秦王殿下何在?臣也奉旨问秦王几句话。”
    “哦,秦王偶感风寒,正在内宅歇息。钦差既是奉旨问话,可把秦王传来。”
    朱弘昭忙说:“不必了,既是秦王欠安,微臣理当前去参拜,顺便问话。请殿下派人带路。”
    其实他是秉承了安重晦的意思,要秦王给皇上写一道奏折,直接弹劾李从珂私自招安土匪的事情。皇上并没有旨意问话,只是让他见见秦王。
    朱弘昭在一个侍从的带领下来到后宅,进了秦王的卧室后,他就让带路的侍从走了。朱弘昭见秦王正躺在卧榻上读书,急忙跪下参拜,道:“微臣朱弘昭参见秦王殿下。”
    李从荣知道他要来见他,慢慢坐起来,故作不知地问道:“哦,是朱大人呀,你怎么也到凤翔了?起来吧。”
    “谢秦王殿下。”
    朱弘昭看看四周,确信没有他人,便把嘴凑到秦王的耳边小声说道:“殿下的书信安相国已经收到,皇上特派微臣前来了解此事。安大人的意思是想让殿下将此事写成奏本,直接启奏皇上,这样更为稳贴。”
    “什么书信?本王何时给安大人写过书信?你一定弄错了吧?”李从荣故作惊讶地问,朱弘昭瞬时惊呆在那里。半晌才说:“殿下不曾与安相国写过书信?”
    李从荣坚定地点着头。
    “这么说潞王招安土匪的事情你也知道?”
    “是兄王与本王商量过的。当时不招安那些人,恐怕本王就坐不到这里了。你就是为这事从洛阳巴巴地跑来的?”
    朱弘昭心里明白,知道秦王不愿意承认那封书信的事。安重晦曾让他看过那书信,分明就是秦王所写,而且还钤着秦王的印信。今日却不认账了,谁知他为何变化的如此之快?他又不敢当面说穿,只得笑笑说:“哦,也许是误传了。既是殿下未曾写过什么书信,那此事就到此为止了。”
    “那可不行。”李从荣站起来道,“竟有人冒充本王的名义给安大人写书信,到底安的什么心?一定要查出此人,本王将予以严惩。这事还要拜托朱大人了。”
    “好的,微臣一定彻查,请殿下放心。”朱弘昭说完,还是不死心,转个弯道:“哦,皇上要我拜见殿下,殿下有什么话要微臣代为上奏?”
    李从荣迟疑一下道:“请朱大人转奏皇上,儿臣的病已经痊愈,全赖哥哥、嫂子的照顾。儿臣一定好好演习兵事,不负父皇的嘱托。还有,既是这个误传搞得沸沸扬扬,本王就索性写一道奏章,请大人转呈皇上。”
    “微臣一定遵命转奏。若无他事,微臣就告退了。”
    “去吧,本王不善饮酒,就不陪你吃酒了。兄王善饮,就让兄王代我给你接风洗尘了。”
    “谢殿下。”
    朱弘昭转身退了出去,心里明白了秦王为什么变心,他摇着头,默道:“没想到呀,秦王竟然不承认书信的事情,这定是李从珂主使。看来他们已经谋划好了,知道安大人不敢把那书信呈给皇上,看来这步棋他们赢了。秦王如此轻易被蛊惑,还保他何用?安相国真是说对了,潞王果然厉害。”他悻悻地回到前院官衙,李从珂、范延光及诸位将领正等他开宴呢。
    朱弘昭在凤翔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是懊恼,第二天就起程去洛阳了。他没有进宫向皇上交差,而是直接去了丞相府。当安重晦听说此事后,气得七窍生烟,大骂秦王是扶不起的阿斗。朱弘昭问道:“这几日皇上问起过此事吗?”
    安重晦叹口气说:“你走后的弟三天,潞王的奏折就到了,皇上还是将信将疑,不然早传旨让你回来了。秦王无能,轻易被他们夫妻蛊惑,难以做成大事。如果秦王能听从老夫的,再参他一本,肯定能褫夺了那个贱种的兵权,谁知秦王却被他的虚情假意所蒙蔽,倒为他开脱。真是个阿斗呀。”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秦王的书信转给皇上算了。”
    “万万使不得,若是那样,皇上一定会迁怒于老夫的。这一步算他们赢了,看来老夫非得拿出杀手锏来不可了。你明日就进宫复命。这次就让这贱种赢一次。秦王给皇上的明折带来了吗?老夫看一下。”朱弘昭拿出李从荣托他转奏的明折,交给安重晦。安重晦迫不及待地展开读道:
    启奏父皇:
    儿臣闻知,就兄王在夹城山招安武彦章事,引起物议。儿臣现如实禀报,以正视听:此番随兄王前去凤翔,行至夹城山,路遇武彦章行劫,言道要劫些耕牛农具,散伙归家。武彦章曾在我军中做先锋副将,兄王恩威并施,晓之以大道,武彦章等愿意归顺朝廷,不再为匪。兄王将这些人马暂编入营中,以待父皇旨意。由于事出仓猝,难以及时奏与父皇。到达凤翔后,兄王又带诸将出去安排防务、屯田之事,四天后方回,故又拖延几日。并非似传言所说,兄王‘私自募兵’。请父皇明察。儿臣以为,武彦章等人,不似为非作歹之人,况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应允其自新。再者垦荒屯田,也需人手,可否将这一干人马,留于军中,为朝廷效力。惟待父皇圣裁。
    又,儿臣一路劳顿,餐风宿露,方知父兄之艰。不慎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多亏兄王、嫂嫂百般照料,请来十几名郎中为儿臣治病,兄王远赴秦州,找来良药。现儿臣业已痊愈,儿臣定要好好演习兵事,多向兄王讨教,不负父皇厚望……
    安重晦看后,冷笑了两声道:“祸酿萧墙,危在旦夕,秦王却为他唱起了赞歌。嗨!莫非此是天意?这大唐江山莫非真要易主?不,有老夫在,绝不能拱手让给这个贱种。由此看来,秦王少谋无断,心慈手软,难为人主。应设法保宋王。”
    朱弘昭深有同感,言道:“但愿宋王能听我们的。”
    第二天,朱弘昭进宫向李嗣源交差,将李从珂的回话如实地转奏给李嗣源,又把秦王的折子交给了皇上。李嗣源看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对朱弘昭道:“朱弘昭,尔身为兵部尚书,却道听途说,风闻言事,无端引起朝野物议。本应惩处,念你一心为国,又鞍马劳顿,罚你半年俸禄,以儆效尤。退下吧。”
    “谢皇上不惩之恩,微臣谨记。”朱弘昭悄无声响地退了出来。李嗣源望着他的背影,又一次笑了。他转身对太监任本光道:“传旨潞王:李从珂临危不乱,处事得当,不战而屈人之兵,使人马、家眷得以保全,朕心甚慰。所招安人马,要严加管教,不得再为非作歹。既是垦荒屯田需要,可酌情使用。此后若遇此等之事,须及时禀报,以免引起朝野物议。”
    安重晦昨夜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为了安抚朱弘昭,特地把朱弘昭叫到府里,为他摆了一桌上好的宴席。酒过三巡,安重晦对他说道:“莫要灰心,老夫自有良策对付他。为皇上的江山社稷,老夫只能铤而走险了。此事成,乃大唐之福;若不成老夫自会领刑。绝不会连累你的。你放心好了。”
    朱弘昭不解地看着他,说道:“丞相这是为何,如今你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总与潞王过不去呢?”
    安重晦叹口气道:“老夫的心里,无人知晓,都以为老夫是公报私仇呢。那点不快的事根本不值得。实不相瞒,老夫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报答皇上几十年的知遇之恩,绝无半分私念。皇上的两个嫡亲儿子,你也看到了,秦王这般容易蛊惑,足见其无能。宋王年幼无知,皇上万一驾崩,他们怎是潞王的对手?为了不让皇上的江山社稷落入外姓旁人之手,老夫只能如此了。你要知道,皇上的江山不是皇上一个人的,也有我们的份儿呀,怎能让这个贱种谋了去?”安重晦说到这里,两眼竟噙满了泪水。朱弘昭感慨地道:“丞相的肺腑之言令在下感佩,若用得着弘昭之时,弘昭当效犬马之劳。誓死要保皇上的嫡亲儿子入主皇宫,弘昭也是个血性汉子呀!可皇上对潞王盛恩不绝,如此与他过不去,皇上能听我们的吗?”
    安重晦激动地攥着他的手道:“老夫就等你这句话了。此事你不要管,我早已有安排。此事若成,不要了他的命,也得扒他一身皮。但也很是凶险,老夫有一事相求,若因此而获罪,你一定设法阻止潞王,万不可让这个外姓贱种篡了大唐的皇位。”
    朱弘昭点着头道:“请丞相放心,弘昭记下了。丞相有何妙计,不妨说与下官知道。”
    安重晦捋着胡须,轻轻摇摇头道:“老夫已经说过,此事你不要参与,有老夫自己来做。否则,万一事败,自然要连累于你的。你我二人必须要保住一人,那样我们才有本钱保住皇上的江山社稷。”
    朱弘昭似知非知地点点头。
新书推荐: 在恐怖游戏里被疯狂觊觎(np) 羞辱对象是恋爱脑(系统) 坏女人贯彻始终 霸榜不下 快穿之天师逆袭 细说红尘 在狗血文里做返聘老师[快穿] 漂亮npc是小可怜[快穿] 我开出租不拉客,只拉女鬼和模特 我不信我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