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直抱病工作的林徽因,终于扛不住了。
在李庄居住的那段日子里,她的身体本来就没有得到有效地调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更是让她急火攻心。
这些事与当时北京市政府改造旧城的计划有关。
早在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准备与国民党军队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就是后来著名的“平津战役”。
北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战场前沿。
听到这则消息,梁思成和林徽因两口子非常担忧。
长时间居住在北平城里的夫妻俩,心中自然很清楚,北平城里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古迹,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将老北京城里的古建筑保护起来,毕竟,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数量如此庞大而又价值非凡的资产,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去守护。
事情刚开始的发展轨迹,看起来还算正常。
1949年初,两位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陌生男子,突然登上了梁思成的家门。
他们的来意很简单,考虑到老北京城有着数千年辉煌的发展历史,他们希望能不动武就不动武,尽最大的努力,和平解放北京城,以求得数以亿计的文物古迹的保全。
这个提议,正合乎梁思成两口子的心思。
这个提议,不管是在当时,还是放到现在来看,都是一件能够积德行善的好事,对于把中国建筑当做生命一般的梁思成、林徽因来说,更是如此。
很快,一份《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到了解放军战士的手中,这份资料,成为了后来北平免受战火的重要行动指南之一。
按理说,梁思成两口子应该长舒一口气了,遗憾的是,第二年,北京城的命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活生生地在他们眼前来了一次惊天大逆转。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下达了一纸命令,全面拆除北京城,在此基础上,力争让北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下子,梁思成不高兴了,林徽因更是气得要去拿脑袋撞墙,搞什么搞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大张旗鼓地要保护文物,城池打下来了,这就急着拆除旧式建筑了?
难不成,当初声情并茂的阐述都是在哄鬼?
事不宜迟,梁思成马上向北京市人民政府上书,建议不要破坏旧城的原貌,另选新址,建造一个全新的北京城。
即便建造新城的开销比较大,这个倡议的可行性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倡议既保护了旧城原有的文物,也顾及了新政府官员的面子,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值得一试。
让梁思成失落的是,这么一份中肯的建议,竟然被北京市政府拒绝了。
让梁思成始料未及的事情还在后边。
1953年,北京市政府积极酝酿拆除牌楼。有了政府的明确态度在先,于是,一股拆毁古建筑的不良风气开始在北京城蔓延开来。
梁思成怒不可遏,正巧,吴晗又负责就拆除牌楼的相关问题向众人解释,因此,梁思成与吴晗之间,因为北京城拆除与否的问题,争论了若干次。
按理说,梁思成、林徽因二人是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拆不拆,他们的意见最重要。可惜的是,在当时的中国,一个人能不能办成事,看的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高,而是看他的权力有多大。
梁思成、林徽因纵然学识渊博,但是,没有办法,与吴晗相比,他们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罢了。这就注定这场争论会毫不意外地以林、梁二人的失败收场。
当然了,支持他们的各路专家学者并不是没有,比如,郑振铎。
面对双方激烈的争论,郑振铎提议,将北京城的拆迁问题交由中央定夺。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林、梁二人不至于陷入太过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如果,中央政府能够看在林、梁二人的面子上,适当地做一些让步,那么,这对于以后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郑振铎等人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截止到1969年,古老的北京城,连一块儿瓦片都没有剩下。
现如今,政府在大力提倡复古,于是,北京城原有的永定门又被建了起来,大家在观赏这些古老城门的同时,都会在心底生发一阵深沉的感慨:这有什么用?
是啊,这有什么用?
就像林徽因当年预测的那样,迟早有一天,这些人会为当年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愧疚,更有甚者,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重建,可是,这是假古董,应该毫不犹豫地扔掉!
北京城没有保住,林徽因的身体反倒是每况愈下,不过,相比于那些珍贵的文物古迹来说,这其实算不得什么。
就如同丢失了自己生养的孩子一般,林徽因的情绪非常低落,愤怒之余,她连药也不肯吃了。
4月1日,林徽因永远闭上了她的双眸。
她留给国家的,是一件件伟大的建筑作品以及她对中国古建筑炽烈的热爱之情,她一辈子都在为了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而奔波,到头来,让她最受伤的,也是中国古建筑。
从此以后,世间少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女才子。
林徽因去世之后,金岳霖与友人一起,送了她一副颇为后来人赞赏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可以说是对林徽因此生最好的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