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是要求李煜与他一起祭祀,但是,这一次李牧更严厉,他把大宋即将出兵、国主还是尽早入朝为好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
其实,李煜准备听从,这么多年了,他也知道,赵匡胤对他是虎视眈眈,早从叶子玉的口中他也知道,赵匡胤对他进攻是必然的。
可是,他的两个亲信大臣却不同意,一个是张洎,另外一个是陈乔。
张洎之前参与了李煜刺杀李弘翼的事情,一直都是李煜的亲信大臣,陈乔是在李煜登基之后得到李煜宠幸的。
陈乔道:“臣与陛下一起接受先主的临终遗命,如今前往,必然被扣留,那宗庙社稷怎么办?我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九泉之下的先主!”
大臣一般喜欢用这种高尚的道德绑架,从来也不看实际形势是如何,即使一战也不能胜,还让军队跟着受苦,百姓跟着遭殃,最后还是败了,国也丢了,难道这样便有脸去见地下的李璟了吗?
陈乔和张洎当时深受宠幸,他们知道现在便投降,他们便马上失去了这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能晚一日便是一日,因而坚决反对李煜入朝。
于是李煜便听从了张洎和陈乔的建议,称病坚决推辞,并且对李牧说,“我知道,陛下找我去,便将我扣押,我事大国尊崇,其实就是想苟延残喘,得到一条存活的生路,保全宗庙祭祀,想不到最后还是这种局面,现在看来只有一死了!”
李牧道:“入朝与否,你自己看着办,不过我警告你,朝廷军地强盛,武力雄厚,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抵挡的,你最好好好的思量思量,以免日后后悔!”
李煜最后还是坚决说了……不!
其实,此时,赵匡胤已经派军队到了南唐的边上。
到此为止,赵匡胤之前认为攻打南唐缺少的东西,水军,陆军,战舰,粮草,地图,想到,援军,最后的名义,都已经齐备。
这冠名堂皇的名义就是李煜倔强不朝,也是,赵匡胤诚心邀请了他两次,他就是不来,真是够倔强的。
最后,赵匡胤还打了一张外交牌,那就是吴越,之前叶子玉攻打花儿岛的时候,赵匡胤的意思,叶子玉已经向吴越王钱掓表达了,无非就是让大元帅(赵匡胤封吴越国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抓紧时间训练军队,赵匡胤一定会讨伐李煜,元帅要助朝廷一臂之力,不要被别人“皮实不存,毛将焉附”说辞的蛊惑。
在派梁迥到南唐的时候,赵匡胤将吴越驻大都的使节带到“礼贤宅”。
礼贤宅是在开封最好的位置,熏风门的一所巨大的宅子,连绵好几条街道。
赵匡胤将吴越的使节带到这里,道:“这礼贤宅就是朕为吴越的钱掓和李煜修建的,何人先来,便是何人住在这里,其实几年前,朕就让翰林学士起草了诏书……”
赵匡胤边将诏书拿给使节看,接着道:“告诉你们大元帅,这就是朕的想法!”
吴越的使节赶紧将赵匡胤的想法告诉了吴越王。吴越王便迅速派吴越的国舅孙承祐带着礼物来到京都进贡。
这孙承祐叶子玉在吴越见过,在吴越被称为孙总监,就是吴越国的事情,他基本上什么都管,是个有权势的人。
赵匡胤见吴越王派了这等重要的人物来,说明是有诚意,便将自己何时发兵南唐的准确时间告诉了孙承祐。
赵匡胤一切都准备好了,下令兵发南唐。
南唐兵力其实还不错,最关键的是南唐土地广阔,腹地深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于是赵匡胤制定的策略就是以金陵为中心的攻击目标。
金陵陷落,就意味着南唐的灭亡,所以要以此为进攻中心。所以,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晰,就是金陵,沿途除了不得已要攻伐的战略要地之外,要尽量缩短时间到达金陵。
赵匡胤派了六路兵马进攻南唐,第一路便是张元吉带领的工兵队和他为了架桥专门打造的战船。
船上装载着竹子,粗壮的绳索,目的地便是他之前反复测量好的地方,采石矶,任务就是架桥。
第二路则是由曹彬带领,主力是荆州的水军,从荆南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张元吉在长江山顺利架桥,此外,清除池州以东,长江南岸的南唐战略要地,然后与潘美的三路军会合。
第三路军则是由潘美率领步兵,骑兵在合州,目标就是等张元吉架桥之后,过江,直逼金陵城下。
这就是整个西路军,都在长江上游,最终的会合地点便是南塘的都城金陵。
第四路军是吴越王钱掓,约五万人,由吴越的都城杭州出发,向北,任务就是要攻打常州与宋军会合。
宋军与吴越王钱掓会合的是第五路军,主力是禁军和水军,从京都出发,沿着汴河而下,经过扬州进入长江水域,攻取润州,与钱掓配合。
叶子玉则是大军总都监随第五路军出发,去金陵。
在出发之前,赵匡胤将叶子玉叫到宫中道:“这次攻伐江南的军事行动,就全部委托给你了,切记切记,一定不能烧杀抢掠,残害百姓,要树立威信,以德服人,让他们自愿归顺,不要一味用刀枪说话,一味攻伐!”
赵匡胤这是受了西蜀的刺激,所以才命令叶子玉为大军的总都监,其实叶子玉也不领军队,手中没有可控制的军队,只是一个监视者。
监视这些将军,约束他们的行为,不要再出现西蜀那样的情况。
一切都准备妥当,叶子玉再有十来日便准备出发,此时正值金秋十月,京都黄花落叶,一边金色灿灿的景致。
可是,在京都却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赵匡胤决定罢免赵普的宰相之位。
赵普已经与赵光义较量了不是一日两日的时间了。叶子玉是站在赵普这一边的,因为赵普不同意让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位置,主张赵德芳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