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狠狠瞪了弟弟一眼:“为什么不早说?”
墨玉城说道:“昨天刚见到你和婉婉,怕说出来煞风景。”
“就你理由多!现在可以说了吧?”
墨玉城看了看于寒,于寒说道:“我是你姐夫,咱们是一家人,这事也是我的事,说吧!”
韩澧兰没有一起用餐,孩子也让两个保姆看着,饭桌上就他们三人,于寒一点头,墨玉城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那封信是真的。”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但两人都听懂了。墨玉秋家变的起因,就是因为一封信,信的署名是子师,这是捻军首领张宗禹的别称。
于寒问道:“那封信应该落在了官府手里,你怎么知道?”
墨玉城说道:“和家人失散后,我被几个人带走了,他们杀了追捕的官差,但也损失了好几个人。路上告诉我,是少梁王张承先(太平军封捻军首领张宗禹为梁王,两军多有合作)派他们来的,跟着我们上了船。
他们说本来想直接救人,但带来的人手有几个晕船,留了几个人照顾,就没多少人了。
下船后,又打算先跟着,找机会出手,但人手不足,只好等机会,没想到官差突然对咱们下手,你往山上跑时,引走了几个人,我乘机往远处跑,官差分出几个人追我,他们就跑过来先杀了原地的官差,又追上了我,把其他官差也杀了。
后来,他们说那封信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突然被翻了出来,他们才知道这回事。无论如何,不能眼看着故友蒙难,于是有了后面的事。
如果不是有后面的事情,我可能就信了。”
墨玉城说着,脸上泛起一丝愤怒:“后来他们人手聚齐了,我要他们去救家人,他们却总是推脱,反倒总问我,父亲是否给我交代过什么,或留了什么东西。
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实话实说。见问不出来,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差,我怕他们恼羞成怒,便找机会脱身。
一路上,先是往北,后来又往西,我现在想起来,应该是从旅顺到营口,再往锦州。
过石山站时,人比较多,我找了个机会钻到人群里,因为有官兵驻守,他们怕我破罐子破摔,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抓我,我很快就摆脱了他们,随后钻进了一个装草料的板车…
我一路辗转,到了锦州附近,衣服破烂不堪,比以前更黑更瘦。我怕官府抓到,也不敢找活干,就靠乞讨度日,后来遇到一股胡子,把我掳走了,因为我识字,就让我帮他们记帐,偶尔还能下山;
那帮人也沿着陆路到了锦州,还悄悄打探我的消息,我发觉后就躲在山上不出来,这事也不敢让胡子知道;
倭寇打过来了,官兵都跑了,那帮人也没了踪影。没过多久,听说倭寇被人灭了。我跟的绺子跟马麟祥火并了几次,后来散伙了…最后遇到了姐夫。”
墨玉城的遭遇也算一部传奇故事,巧合的是,都因胡子转危为安,这姐弟俩可能注定要落草一段时间。
于寒心里吐槽着,墨玉秋又哭成了泪人。
墨玉城安慰道:“姐,没什么,过去的都是好光景。”
于寒问道:“独立旅在锦州征兵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从军?”
墨玉城苦笑道:“那时候,我名声太差了。”
于寒一愣,确实如此,也许小舅子没什么大恶,最多是个马仔,否则胡子一散伙,早被百姓打死了。但和胡子混一块,名声确实不好。但从他说的经过看,要不是胡子收留,想活下来都难。一个颠沛流离的逃亡少年,又有什么选择?
时间不早了,即使还有疑问,也得等下次了。
军校那边已经打好了招呼,让一个参谋领过去就行了,于寒亲自过去不合适。
军校是封闭式管理,到周末才能外出,不过离周末也就剩下两天,墨玉城很快又能回来。
安置好了小舅子的事情,于寒又想着那封信的事情。
事到如今,一切几乎成了迷团,他手握重兵,却不是什么神探,也没时间去探察。
唯一知道跟脚的就是河间县丞崔世纶,又被他下令给灭了,早知道押回来慢慢炮制好了。
1898年了啊,戊戌年了,今天是2月21日,与历史上那场变法不到四个月了,如果一切不变的话,9月21日是维新终止时间,届时康、梁外逃倭国,谭复生等六人牺牲,为这场注定失败的变革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从谭复生的书信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仍准备放手一搏,康广厦更是皇权的忠实拥趸,原历史上,他曾与张少轩一起扶持清逊帝复辟,可见其对皇室的忠心。
作为维新派的领头人,康广厦绝不会放弃维新转而造反的。
到了指挥部后,于寒先后召见了情报处长许希元以及特种团团长杨从望,下达了以下命令:
情报处盯紧荣禄、袁慰亭及维新派诸人的动向,特种团派一个连加以配合,如果谭复生、章继真有危险,及时将其转移,可采用强制手段。
三月十二日,于寒给两个孩子过了满月,为了杜绝铺张和迎来送往的风气,宴席没有请多少人,送礼也成,价值不能超过五块银元,而且于寒会当面回赠礼物,算是以身作则,杜绝靠宴席敛财,为东辽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同一时刻,特种一连五十余人在情报处人员的掩护下,在京师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与骡马市大街及广安门内大街及附近街区住了下来,以商贾、小贩、苦力、伙计、文书、车夫等身份落了户。
还有几十人分别与谭复生、章继真、杨叔峤、杨毓秀、林暾谷等人做了近邻,但并未惊动目标。
得到反馈的消息后,于寒放下了心。特种团士兵的装备几乎都是黑科技产品,自动手枪、消音器、香瓜手雷、震憾弹,一挺马克沁机枪也被化整为零带了过去,迫击炮也有两门,就算是劫法场也十拿九稳,何况是掩护撤离。
两个多月一晃而过,6月11日,与原历史上一模一样的时间,在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又称《明定国是诏》: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随后,谭复生等四人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光绪帝得以绕过守旧派官员,通过四人执行,又大刀阔斧地裁撤守旧派官员,支持维新派,一系列新政也相继出台:
一、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二、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三、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开始了,即使它如流星般短暂,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这场变革几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国内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关心时事的人都翘首以盼,看已入膏肓的大清帝国能否破茧重生,再次成为天朝上国。
京师地界,特种团一连枕戈待旦,情报处人员更是忙碌无比,维新进程、人员动向陆续发回海城,破译后送至于寒手中。
“嗯?康广厦约见倭驻清大使矢野文雄?还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这个细节于寒可不知道,但本着探究真相的精神,果断让情报处继续探听。
时间月一晃,到了九月中旬,东辽省建设得如火如荼,焦化厂、化工厂、钢铁厂、兵工厂、火电厂相继完工,相继运作起来,焦煤、钢锭、各种化学原料开始生产,枪炮零件及各种弹药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产出;
锦州至凤城、铁岭至旅顺两条铁路相继峻工,锦州至山海关的铁路破土动工;
东辽省所有市县供上了电力,除了偏远山区外,绝大多家庭都安上了电灯;
从德国订购的所有战舰悉数交货,三艘重巡洋舰取名沈阳号、锦州号、大连号;两艘轻巡取名松山号、金州号;
农业、蓄牧业、渔业也取得了丰收,在于寒的提议下,酒庄、肉类加工厂、乃至罐头厂如雨后春笋般涌地而出…
就在这时,一份电报彻底破坏了于寒的好心情。
于寒忍住拍桌子的冲动将电文轻轻放在桌上,重重地叹了口气:“真是高看了你们。”
电报是情报处京师站发来的,电文上一个字眼刺目无比:
“听议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