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寒手中拿着一份报纸,无奈嘀咕道:“烂泥扶不上墙。”
即使他没怎么扶,只是和岛津忠久做了笔买卖。
萨摩藩太不给力了,挟大势一举攻破东京也有可能,可惜,就因为部下嗨皮了一周,所有优势都荡然无存了,还是老老实实缩在九州岛吧!
不过能折腾成这样,逼得倭国不得不抵押港口借款,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疫情依然在倭国蔓延,这次的原因正是萨摩军引起的,不得不说,战争、饥荒、瘟疫一起爆发时,其威力都成倍放大了。
只是从于寒归来后不久,因鼠疫而死的倭人不再提供经验值了。
“也许是系统堵住了刷分漏洞。”
于寒看着手中的报纸,再瞅瞅好久未动的经验值,无奈地脑补道。
谭复生在一队骑兵的陪同下,开始了漫长的观光之旅。和章继真上次不同,谭复生这次像巡视地盘一样,沿途每个村镇、工地都会观察一番,看样子是想将东辽省走个遍。
于寒得知后,笑不语。谭复生这是验证他是否言行一致,如果他说一套做一套,嘴上慷慨激昂,实际横征暴敛,谭复生恐怕会立即拂袖而去,甚至来一篇什么不得不说的事。
而第四师终于组建起来了,正在磨合训练中,师长、副师长分别是在夺取辽阳、沈阳系列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步兵一团长钱望海,三团长庄河,原先的副团长则提为正职,空下的职位按功劳由下到上提升,于是很多人都升了职。
这无疑引发了一阵羡慕忌妒恨,从军官到士兵恨不得马上就打仗,不然哪来的功劳?
对此,于寒专门引导了一番,否则会憋出问题的。
于寒订购的马克沁机枪也到了,留了几架后,其余要么下发、要么入库,军中所有加特林手摇机枪乃至黑火药武器至此全部淘汰。
罗永兴的家族终于来人了,也许在婆罗洲开矿开得顺手了,一来就自告奋勇地要接手铁矿。
于寒不可能将铁矿交给一家,否则被掐住了脖子,到时翻不翻脸?所以只是给了一个小规模的铁矿,但允许其再承包一个钢铁厂。
在于寒看来是小矿,但对罗家来说可就大了去了,再加上钢铁厂,可就是煤铁联营了,比单纯卖原料要好的多。销路更没有问题,光是东辽省拟建的几个重工业,哪个离得了钢铁?
订购的小型蒸汽机、纺织设备也在德国汉堡装船了,于寒将政务民生这套都交给了卫修齐,这些事就让他忙活吧,他只要把住大方向就行了。
卫修齐和一帮手下没让于寒失望,很快找到了愿承包纺织厂的商人,将建设、营运都交了出去。
后者也有高人点拨,又是督促纺织厂开工建设,又是订购棉花、煤炭…
当于寒得知此人也姓章时,不禁乐了。
纺织厂正筹备建设时,面粉厂、榨油厂、蔗糖加工厂、服装厂、农机厂也陆续开始筹备,农机厂听着像后世的拖拉机厂之类,实际只是农具厂,生产犁、钯、叉、锹、锄头、条播机等,也就是条播机能和“机”沾点边。想要名副其实,总得将柴油机生产出来吧?
铁路勘测也开始了,总共两条线路,一条从旅顺通往铁岭,一条从锦州通往凤城,两条线路在海城交汇,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十字,轨距是与沙俄相同的1524mm,这样向北推进时,就能一直开到东清铁路北线,向西可到达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东则可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
这时又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浮出水面:詹诚达,是见了招聘公告之后前来的。
与詹诚达一同来的还有不少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再加上一些辅助人员,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什么的都齐活了。
于寒得知后,亲自前去会见了番,并告诉卫修齐全力配合。
等铁路设计完成后,他会提议成立省工程局,局长就由詹诚达担任,集规划、项目许可、勘测、设计、施工、验收为一体,用现在的目光来看,显然不合适,但现在人才缺口太大,只能先将就段时间。
能不让外国人参与勘测,这对辽东省是件好事,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在条件允许之下,对列强还是防备一些好。
忙碌到二月底后,派往瑷珲的信使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一队人马。
寿山的发妻、长子庆恩、次子庆伦,还有不足两岁的女儿都来了。
亲人团聚,抱头痛哭是免不了的,何况寿山“被死亡”了这么久?
于寒送去了贺礼,表示关心后,又着人给一大家子换了套大一点的院子,原先的小院子已经不够住了。
返回后,于寒问起了详情,许希元告知,寿山长子庆恩因为承袭了父职,又困扰于忠君思想,对于弃职前来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思父心切,加上其母劝导,这才在收到书信半月后下了决心,之后又为跑路费了番工夫,在情报处人员的协助下,几经波折才抵达了这里。
对于寿山一家的安置,于寒已经想好了,寿山和长子庆恩入军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安排在军中任职;次子庆伦年少,于寒问过寿山后,打算派去德国留学。
庆恩初到海城,心中比较忐忑,不知父亲是否受重视,他又会得到怎样的安排,于寒及时给出了答案,算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对于寒的安排,寿山父子三人都比较满意,特别是庆伦,能出外留洋,等于打开了开扇新窗户。
过了一周左右,寿山剪掉了脑后那根辫子,两个儿子也跟着剪了,这是很明显的表态,作为对于寒知遇之恩的回报。寿山早就知道,凡是被送往军校培养的,出来后都会授以实权。
曾有人提议,让庆恩返回清军中继续任职,将来可作为一枚棋子,于寒否定了这个提议。一家老小都来了,再回去必然惹人生疑,不能将清廷的人当成傻子。
不过这个提议却让于寒眼中一亮,他可以对清军进行渗透,将自己人安插进去,再以金钱开路,使其掌握一定的职务,既能做眼线,在关键时也能做为内应。
还可以拉拢、收买清军军官以及地方官员,为情报搜集、各种物品流以及人口流动通提供条件,这里能做的文章可就多了。用于寒的话说,对抗不是目的,合作共赢才能皆大欢喜。
于寒将想法一说,许希元眼中就是一亮,连兆明也不反对,只是心疼银子。作为曾经的粮台,职业病根深蒂固啊!
于寒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打通环节后,将来东辽省的商品就能销往这些地方,也能采购到各种商品、原料…最重要的是,等攻取这些地方时,还能少费些工夫,少死很多人。
事情最终定了下来情报处,立即行动起来,原先的铺垫马上发挥了作用。
不得不说,清末的官场已经烂到了根子上,不然甲午战争也不会一败再败了。没过半个月,周边好几个省份已经打通了好多环节。
由于早有准备,五月份时,纺织厂、制糖厂、农具厂等小型厂子已经开工建设了,矿山扩建完成,从德国运来的设备也安设好了,这些厂子运转起来,无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耀靠东辽省的人口已经远远不够了。
无数张招工启事发向吉省、黑省、山东等地,优厚的条件吸引了无数穷苦百姓。这年头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何况管吃管住给工钱,更别说还有什么岗前培训、工伤抚恤金?
商人们也从中看到了良机,带着大量商品从水陆两路源源不断地赶来,不少人干脆在海城、辽阳等地定居下来,粮行、饭馆、茶馆、酒肆如雨后春笋般涌地而出,东辽省一下子繁盛起来。
这时卫修齐提议,东辽省应该成立自己的银行了。
于寒再征求其他人意见后,提议得以通过。
第一步,当然是招聘人员,特别是行长的人选。
还是老办法,对外招聘。最终一个叫叶有诚的人被录取,其他人选也一应招录齐全,只要舍得掏钱,很多事情就这么简单。
人员到位了,银行的事情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从1880年起,金本位开始风行,但结合华夏目前的情况,实际实行的还是银本位,主要流通的货币除了铜钱,就是银元和银两。所以,叶有诚建议最终采用金银并举的复本位。
再考虑到其它因素,暂不发行纸币,而是铸造金币、银币,同时推出类似银票的存单,存单在省内可以通兑,也能作为货币流通。
等人们觉得存单使用不便时,就可以推出纸币了。
银行的名字,众人讨论了很久,最后,于寒盗版了华夏银行的名字,想了想,又加了两个字:华夏储备银行;徽标则原封不动地窃了过来;
发行的货币则盗版了一半,叫华夏龙洋,不知道清廷以后发行银元时,该怎么取名呢?
华夏龙洋含银量采用七钱二分,与墨西哥鹰洋一致,原历史上的大清龙洋、袁大头也采用这个比例;金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为十比一,但发行得很少。
除了银元外,还发行银角、铜元及铜钱,一银元等于十银角,与铜元、铜钱的兑换比例则照搬当下的情况。
七月底时,华夏银行正式成立,叶有诚任第一任行长。
第一批华夏龙洋是于寒提供的,系统修复后新增的锻造炉比任何铸币设备都给力,一下解决了叶有诚的担忧。同时,铸币厂的建设也开始了。
于寒在开业仪式上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堆,目的只有一个:让所有人相信华夏储备银行。
东辽省百姓对于寒的信任是无条件的,他一开口,附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储蓄,看得叶有诚目瞪口呆,又惊喜不已,以后发行纸币肯定会顺利很多。
银行也吸纳鹰洋、西班牙本洋,以及金银,后者按成色换算为银元;
以一年为期限,东辽省将取消外来银元的流通,到时持有者得到银行兑换为华夏龙洋。
美元、英镑及马克也可以存储,但不能在东辽省流通,也不能兑换银元,此举是避免真金白银变成一堆纸币。不过只是暂时的,等推出纸币后就可以兑换了。
没过两个月,银行就不得不在各市县开设了几十所分行和储蓄所,自然又招聘了大量职员,这才满足了全省的储蓄业务。
现在只有一省之地,暂时就开一家银行,集央行与商业银行于一体,等以后地盘大了,再另行开设商业银行。
八月底,两条铁路设计完成,经过半个月的招投标后,工程分为几十个标段同时开工;
九月上旬,铁岭、奉天、辽阳、鞍山、海城、凤城、金洲开始建设火电厂或变电站;
炼钢厂、化工厂、焦化厂、机械厂以及兵工厂开工;
九月底,旅顺港所有船坞修复,还配套了相应的钢铁厂、锅炉房及各类车间,开始生产小、中型船只,并承接维修业务;
就在列强眼红旅顺港时,于寒订购的战舰有一部分提前到货了,一艘排水量四千吨的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五艘鱼雷艇,总算有了自己的海上力量了。
于寒马上召回了德舰上训练的海军官兵,连训练的教官也一并聘请过来,作为舰队的军事顾问。
几百人,十一艘船,人员远远不够,于寒又公开招募水师官兵,条件非常优厚。
九月底时,人员终于满编,舰队也正式取名为龙魂舰队(避免河蟹,只好狗血),重型巡洋舰取名为海城号,两艘轻型巡洋舰取名辽阳号、鞍山号,五艘鱼雷艇也按地名命名。
舰队司令还没有着落,于寒正发愁时,他盼望已久的黎秉经,也就是原历史上的黎大都督不请自来,还带来不少水师学堂的学弟,情报处的人则偷偷跟了一路,绑架变成了保护。
惊喜之下,于寒上演了一幕倒履相迎,舰队终于成立了。
海军是个烧钱的行当,但于寒可不差钱,拨付了上千万银元,让黎秉经放开训练,维修、保养更不用他操心。
这比北洋水师的待遇好了多少倍?时间不长,黎秉经便彻底融入了龙魂舰队,争分夺秒地训练着一干手下,令德国顾问瞠目结舌,实在是太疯狂了。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到了1897年底。
海城到鞍山、营口,营口至盘锦、大石桥的铁路开通,并继续向各个方向延伸;
炼钢厂、化工厂、兵工厂土建部分完成,开始安装设备,去年投建的纺织厂、蔗糖加工厂、农机厂等早已开始运营,产品热销本省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