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跪在地上的朱见深,周太后冰冰的质问道:“那万氏有什么好,让你那么宠爱她?她怎么能与选入后宫那些即年轻又貌美的女孩子相比!”
“儿臣有疝病,只有万妃抚摩才能去除痛苦安静下来,也只万贵妃在儿臣的身过,儿臣内心才能安宁下来,不在于她的容貌是否漂亮。”朱见深回答说。
周太后听罢破口大骂:
“你个逆子!不孝有三,无后不大。你若再执迷不悟,老娘今天就撞死这南墙给你看!国家无储君,宫内无皇孙,独宠老宫女,你让哀家这脸面何存!何存——!”
周太后歇斯底里的闹腾着要扑向南墙,几近疯狂。
两个宫女跪在地上,一边死死的抱着周太后的大腿阻止她去撞墙,一边担心的喊着:“皇上!皇上——!”
皇上朱见深看着自己这个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胡搅蛮缠的母亲,实实的是很无奈。她和钱太后斗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赢过,但她却缕败缕战从不气馁。
朱见深真真的是服了自己这昔日的母妃今天的母后!若不支应好她,自己怕是再无宁日了!她若真撞个头破血流,这不孝的罪名身为君王怕是担待不起的。
想到这里朱见深对站在身边的清宁宫总管夏时说:“去敬事房传朕口谕,今晚,朕就翻牌。”
这翻牌,意味着周太后打破了万贵妃对皇上的垄断。
就不信老娘搞不定你!
周太后笑了。
夜幕开始降临了,万贵妃站在昭德宫的宫门前,眼巴巴的看着那条花团锦簇的路渐渐模糊在夜色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
“娘娘,外边凉,回去吧!皇上公务繁忙,可能过不来了。”韵儿把一件长衫披在了娘娘身上。
“周太后请皇上过去,让本宫实实的放心不下。”
迷蒙的夜色中一只宫灯匆匆的朝这边走来。
万贵妃心中一喜:莫不是皇上回来了!忙迎前几步。
近了才看清楚原来是乾清宫的司灯太监吴良。
“小良子!”万贵妃出乎意料的轻叫了一声。
看到万贵妃,吴良躬身行了礼,然后说:皇上怕娘娘久等,特差小的来告诉娘娘不必久等了,今晚翻了柏贤妃的牌子。“
万贵妃听了顿感浑身轰的一下,如热水冲头倾倒而下。
这三年来皇上从来都没有
万贵妃对失子之痛所发起的疯狂自我补偿,并不仅仅限于搞死成化与别的女人弄出来的胎儿。她开始让自己的亲属大捞特捞,她的三个兄弟喜、通、达,贪得无厌,仗着姐姐,直把国库当做自家银行。他们不断从各地弄来奇巧之物卖与宫廷———所谓卖只是形式而已,因为那些东西的价值与其价钱完全不相称,“取值至千百倍”{15}。更荒唐的是有时他们干脆做的是无本生意,从成化那里讨来盐引,把盐卖了钱,再买成玩物回卖与宫廷,“车载银钱,自内帑出,道路络绎不绝,见者骇叹”{16},府库几为之掏空。
如只搞钱也还罢了,但搞钱的人很难不搞权,因为极权体制下钱和权两个东西总是结伴而行,搞钱是因为有权,有权就会搞钱。万贵妃就很好地演示了这种关系。她搞权搞得远远超出宫掖争宠的需要,其触角进而延伸到整个朝政。她是一个女人,女人是做不了官的;其次,她虽然擅宠于成化,惜乎名分仅为贵妃,且明摆着已失去做皇太后的前途,所以吕后、武则天模式也与之无缘。不过不要紧,她可以找代理人。上哪儿找?很简单,到太监里找。太监中万氏死党甚多,钱能、梁芳、覃勤、韦兴都是有名的靠结欢万氏而作威作福的大太监,这里着重说说汪直。
汪直可说是万氏嫡系,从小在万氏所住昭德宫当差,做事很称万氏之心,成化则爱屋及乌,让汪直先升御马监,再掌西厂,终于“威势倾天下”,跻身明代巨阉之列。
我们知道,明朝特务机构过去只有锦衣卫和东厂,现在却斜刺里冒出来一个西厂,它是成化皇帝专为汪直设的。这西厂有万贵妃撑腰,来头之大可想而知。据说西厂捕人,根本不用奏知皇帝,完全自作主张,想抓就抓。汪直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拥,“公卿皆避道”,国防部长(兵部尚书)项忠以为可以不吃这一套,结果被当街狠狠羞辱一番。史家评曰“权焰出东厂之上”———自西厂汪直一出,原先不可一世的东厂就算不凉的日子。年仅十六岁的她,恨透了万氏。于是她经常从宫中侍女那打听有关万氏的消息。后来,她得知万氏生下皇长子,还被封为贵妃。但不久,皇长子夭折,万贵妃再无生娠。但她为保住六宫专宠的位置,不让宪宗去召幸王皇后和其他嫔妃,对怀孕者使之堕胎,还毒杀了皇太子。
过了几年,后宫有一位姓纪的宫女在距西宫不远的安乐堂偷偷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明孝宗),吴氏正愁没机会对付万贵妃,于是她帮助纪氏,让人找来太监张敏,把小皇子藏在安乐堂旁边的一间密室,并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些粉饵饴蜜之类食品让张敏拿去哺养小皇子,她自己也每天都亲自往来照料皇儿。这些全是在暗地里进行的,这才躲过了万贵妃所派人员的严密监视。也多亏了她的帮助,小皇子才存活了下来,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
不起诱惑的时候。那些时候,万贞儿心里一定万分怨恨,万分不甘。她一定以为他已经淡忘了那段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日子,她以为他根本不懂:幽幽深宫中,唯有她一人是真心爱他。
但周贵妃果然对钱皇后发起进攻,幸亏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情理进行力争,才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得逞。
周贵妃曾经再三破坏礼法与英宗的遗愿、排挤并欲取代钱皇后的嫡后地位。当时太监夏时为讨好周贵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两位太后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