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雕眨了眨眼,抬头看天,一副深沉状。
她的空中英雄,依然这么沉稳高冷。
而小灰依然不靠谱。
小灰把它碟里的菜三两下吃完,再伸手想到阿奴的碟里抓菜吃。
阿奴忙喝住了它,她走过来往它碟里捞了点菜,它吃得津津有味。
管他风起云涌,小灰有得吃就行。
......
皇帝出事了。
他带着群臣出外狩猎,惊了马,从马上摔了下来,整个人昏迷不醒。
太子开始监国。
祸不单行,西北大乱。
西方的诚王,西北的寿王,与西北牧摩罗国联合河西四郡一起造反。
西北都护府一下子就处于四面楚歌之状,被人团团包围了起来,与外面断绝了消息。
武王如今的处境与当初太子在南方之战的处境类似:皆被困孤城。
不同的是,太子当初有人出来求救,但西北之变发生太突然了,武王方面应该反应不及,所以没有任何消息出来。
而且,当初太子有人去救,而武王似乎没人去救。
因为皇帝一出事、西北一出事,国内就陷入人心惶惶之境。
太元国主事之人与战神同时出事,守卫边境的秦大将军又没了,太元国一下子就陷入困境。
太子监国,经验明显不足,处处听黄大将军的。
大将军说西北动乱,武王已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救,那是难于登天的事。
再说了,陛下出事,西北出事,这个紧要时候,边境和境内的兵马都不宜乱动,一动绝对会乱!
西北,四郡两关十一峰,防了北牧几十年,如今一暴乱,也反能防国内几十年啊!
如今北牧虎视眈眈,西方大非国蠢蠢欲动,南方梁国正如日中天,东方扶桑正心怀不轨,而南蛮大是国虽在南方之战中元气大伤,但相信其正无视无刻不在伺机而动.......
太元此刻确实不敢有任何妄动。
太子的心中一下子就慌了起来。
他真的想不到,几天前还是好好的,安乐太平的一个强国,在几天之内竟陷入了如此危急的困境之中。
朝堂以及民间,皆人人心中不安起来。
藏在暗中的势力,无一不蠢蠢欲动。
某种看不见的令人不安的动荡气息,似乎一下子就充斥了整个太元国。
如今,若要维持国家安定,惟有壮士断臂!
朝堂商议后,西北被放弃了。
西北都护府、西北河西一带土地、西北的将士们全被他们的国家放弃了。
西北都护,由三个大城组成,城高、池深、关险、兵猛将勇、民风彪悍,是个强悍的军事重地,易守难攻。
而且,由武王这个战神带领,相信他们能撑过一段时间。
但在重重包围之下,他们能撑多久?
新一年的军粮没有到达,他们粮食能撑多久?
如今,他们如何了?
没有任何消息出来。
他们被与外隔绝了。
......
消息传来,阿奴惊呆了。
她拿出她二哥所绘的“天下粮仓”的地图来看,从他二哥暗下调粮往西北的动作,她有个猜想:他们是不是预想到了西北会有此乱?所以紧急调粮过去?
他们若知道敌方有此动作,那阿奴觉得就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转念一想,若李君慈知道对方有此动作,为何还从这里匆匆离开而入西北呢?
她忽地心烦意乱起来。
难道他不知道有此变?
他应该不知道。
他若知道,怎会允许有此变呢。
四郡三关十一烽全反了吗?
谁有此能力发动此大变?
诚王与那个寿王还有北牧?
如此大范围的叛变,相信敌方策反的行动绝非一天两天了,难道李君慈他们就没有一点察觉吗?
那我二哥为什么先运粮过西北?难道是因为西北军粮没有及时到,所以李君慈先向他借粮?
有这可能?
阿奴的心烦燥起来。
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李君慈,你让我等你,你若失约,我会找你鞭尸的!
她在绿栈呆不下去了,就过安东大护府来,来问云海知不知道西北的情况。
他说不知道。
阿奴正烦着呢,就听到明敏的外祖病重的消息,他想见女儿与外孙女最后一面。
这倒霉事真是的,不来就全不来,一来就扎堆来。
明敏和苏姨娘哭得伤心得很。
明敏她们当然要赶回去的。
由于云海有军命在身不能离开,他惟有安排人护送他们回京。
阿奴呆不住,就跟着回去。
虽然日夜兼程地赶路,但还是未能及时赶到见最后一面。
到家的前一天,人就去了。
明敏母女一路哭着到家的。
.......
苏姨娘家的丧事,影响的惟有苏姨娘一家而已,对太师大人都影响不大,何况是对汪净慈等?
苏姨娘家是小门小户,太师大人看不起的,对方大丧,他也只是派些下人去给点钱帮忙打点一下,而他自己是绝不愿上门去沾晦气的。
汪净慈入宫去见皇后娘娘和探望明珠。
“听说如今黄慧与韦侍君两个侧妃正得宠,而你这太子妃却反与太子平平淡淡的,这是什么原因?”
净慈恨铁不成钢:“你嫁给太子已成不可改变的事实,你要认命才能过得幸福,你要认清自己如今的处境才能有将来,否则,将来某天,深宫某处冷宫将是你的终老处!”
“他不喜欢我,喜欢那两个狐媚子,我有什么办法?”明珠道。
“你想办法啊,男人的心,用手段也是能得到的,你对人家不上心,甚至给冷脸给人家看,人家又怎会喜欢你呢?他又不是非你一个女人不可!在这深宫宅院,在这美女如群的后宫中,你要争!而且要争赢,绝不能败,一败就会死!”
明珠一下子眼眶就红了:“原来你也知道他并非非我不可,原来你也知道他身边美女如群!原来你也知道我群狼环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那为何你们还要这么狠心,把我往这火坑里推!”
“明珠!若戴凤冠,就必先承其重!”
“我不要这凤冠!”
“你为何到现在还执迷不悟!”净慈真是恨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