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萧声何起
把自己站到背后算计我们的人的角度上来看问题,这一切就不那么难解释了。
是的,我始终有感觉,感觉我们这一行人仿佛在被什么窥视着,而且因为现在清晨雾气缭绕,视线能见度非常的低,我只能看到张倾城的身体。
但是他的脸都有些模模糊糊的了,根本看不清楚,视线能见度低的可怕,这时他说停下来,想必一定是有什么状况,现在这个时候有状况对我们的形式太不利了,可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停下来。
“怎么了?”
“有动静,好像是声音?”
张倾城说着,虽然看不见他的脸,但我能想象他现在定是十分警惕的听着周围,我将自己的左手放在了长剑的剑柄之上,而右手则保持着稳定,同时竖起耳朵听着。
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声音,不过是山涧的风声,还有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的声音,山好像有了生命似得,这些声音就是山的声音,它在冲我们诉说着什么故事。
不,好像是有那么一丝隐隐约约的声音,这声音和着风声,与风声混杂在一起,倒是让我有了些古代人立于山头之上,吹一首曲子的感觉,对了!这是萧声。
曲折婉转,颇有韵味,但是在这种地方有萧的声音,这的确非常奇怪,因为我们之前进山的时候问过了大叔和光棍,据他们所说,这里乃是几乎人迹罕至的山头,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都存在着,游客是不会从这边走的,因为太过于危险。
再说了现在的天气已经转凉了,就像现在即使是红日初升,但是太阳光照射在身上却没有什么暖意可言,有的不过是风吹到身上那仿佛初冬的寒意,由内而外都是这样,再说这周围的雾气,也让人身上湿润。
所以说,根本不可能有游客来到这里,还拿出萧来吹奏一曲,即使是打猎的猎人,他们是什么音乐鉴赏水平我已经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出来了,这群大老粗也不是干这个的人啊,所以这吹箫的人非常有可能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些人。
只是为什么要吹箫?难不成是在提醒我们吗?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这萧声到底是为何就非常值得揣摩了。
“是萧声,有人在吹箫?”
张倾城也听出来了不对,因为我们此时所处的位置太过于敏感,而且这山道还不知道有多长,似乎是盘绕在山的一边,由此向上,所以这山的高度也就决定了山道的长度不会很短。
“小心点,依依你这下就蹲下来保护好自己,混乱中我可能顾不到你。”
我对她说,见她点了点头,这才有些放心,左手用力一拔,手中的剑已经出鞘,锋利对准任何在暗中的敌人,但是却没有任何异动出现,只是那有些萧瑟的声音,在山涧中回荡,并且变得越来越大。
“莫非还真是游人?不不,也不可能。”
张倾城把手都伸到了包里面,却又拿了出来,他之前想去拿桃木剑,但见没有什么反应,却又放弃了,只是仍然看着周围,警惕心不减分毫,若他是一个人也罢,但是他现在是我们三个里面战斗力最强的一个。
所以他理所应当肩负着保护我们的重任,这也是为什么他上次砍完那些蛇,随后只是笑骂了我一声。
他觉得自己有保护别人的义务,这可能源自于他是道家大弟子,所以从小带领着一群同样的小崽子们练功的原因,并不是领袖气质,而是一种类似于大哥哥的形象。
他突然看向前方,只见前面虽然看不太清楚路,但是在那一片白色的雾气之中,隐隐绰绰虽然看不清楚,但是却依稀可见有什么东西在移动着,并且还是非常庞杂的数量,这样的数量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对我们十分不利。
张倾城大喊一声提醒我们,随后抽出自己的桃木剑,然后像上次一样口中念念有词,听念叨的大概都是道家的咒语,看来他是要用上次那一招了,毕竟前方如果是他所预期的那种数量,即使是涌也把我们几个涌倒了,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别说什么身手好和力大无穷,在这种狭窄的地方,人力所能发挥的力量十分有限度。
况且即使是他看错了,也能免去一场灾祸,其实如果只有他和我两个人,这样的危机还可以通过瞬间跃上这上面的藤蔓来躲过这一劫。
但是他想到我和依依的两只手由一根不长不短的藤蔓相连接,而且依依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暗骂一声王晓文这小子就会出馊主意,随后手中的桃木剑已经如同上次一样发出耀眼夺目的金色光芒,任谁来看都不会怀疑其中所蕴含的力量和它的正义气息。
我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同时也了望远方,前面确实是有一群不晓得什么东西冲了过来,只能看到是一群黑影,顾不得询问张倾城,赶快查看周围的环境。
之前说过这脚下踏着的青石板和青石瓦不过一米多,活动根本不方便,旁边是陡峭的岩石,上面有一些树木,我急中生智,一剑斩断我和依依手中缠绕着的藤蔓,随后直接一下子把她给抱起来,我很明显感到她惊讶的叫了一声,但是处于相信我没有乱动,我向上一跳,右手紧紧拉住一只小树的树枝,随后用力将依依向上一挥。
还是得感谢我的力气,一下子就将她给扔了上去,稳稳当当的落在了上面的树木的枝干上面。
此时我有两个选择,直接跳下去和张倾城并肩作战,或者叫他赶紧跳上来,我想了想,还是先跳了下去,想着过去叫他和我一起跳上去。
因为之前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上次我们上那个宫殿的阶梯的时候,上面就落下了一个巨大的巨石,并且我们上来之后并没有发现能够发射这颗巨石的机关,所以我推断那是有人故意在那里推下的巨石,为的就是致我们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