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殊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最近这一年里没怎么听姑妈提起那套旧房子房租的事。
樊殊现在其实也不差旧房子的那点房租钱,她就是心里有点疑问,就随口问了出来。
“既然是老乡住着就算了。”樊殊应道。
樊姑妈:“那个老乡你应该见过,那一年我让你带我去看望老家的一个亲戚,就是那个亲戚家。他们在老家摊上点债,来海市躲债,顺便找份工打一打挣点工钱。我看他们怪可怜的,正好那套旧房子之前的租户退了房,我就让他们先住着。他们住了几个月后,我本来是想去看看的,结果茵茵怀了二胎,我这一忙就忘记了。”
樊殊忙说:“姑妈,既然是老乡就让他们住着吧。回头我有空了过去看看就好。”
樊殊想的是,姑妈为着那套旧房子的出租和收租忙了好几年,现在姑妈的日子好起来,她不想再让姑妈为了那点小事忙碌。
她决定那套旧房子要么就给老乡住着,要么就锁起来算了。不想再为了点租金劳动姑妈。
樊姑妈听樊殊说有空了要去旧房子看看,便道:“那年过年你回老家看望的你的那个姑奶,你还记得吗?你家的老房子现在就是你那个姑奶的儿子,也就是你的表叔在住着。”
听姑妈这么一提醒,樊殊想起来了:“哦,是他们家呀!我当然记得。我那个表叔叫林保国是不是?”
樊姑妈点头:“对对对,就是那个林保国。他在老家做了点生意,结果亏了,欠了不少债,被催债的逼得没办法了带着全家来了海市,想在海市打个工,顺便躲债。原本他是想找我给他安排工作,我一个老太婆哪里有那本事给他安排工作,可是这沾亲带故的又不好不管,就将那套旧房子给他们住着。”
樊殊这才明白过来事情的原委。原来那个老家来的表叔最初是想让姑妈给介绍工作啊。
说起来,姑妈真的想要给林保国介绍工作,也不是不可以,翟旭在公司里面是管理层,给个乡下来的老乡安排个工作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技术性的工作做不来,当个看门的保安总是可以的吧。
可是姑妈没有向翟旭开这个口。要么是姑妈不想揽事,要么就是那个林保国人品不是特别靠谱。
可若是姑妈不想揽事的话,就不会将那套老房子给林保国一家住,可见那个林保国的人品应该不是很靠谱,姑妈怕让翟旭给他介绍工作了会给翟旭招麻烦,而房子是死物,索性将房子给他们住好了。
想清楚这一层,樊殊的心里就有了底。
她准备这顿晚饭吃过之后就去她家的那套老房子里看一看。
她现在是一点不缺那点房租钱的,可到底是她爸妈留给她的财产,假如林保国当真是个不靠谱,那她就不能让林保国在那里住太久。
就这样,樊殊在樊姑妈的新居里吃了一顿晚饭,饭后凑了机会将红白送了出去,之后就找了借口离开。
从樊姑妈家的新居出来,还不到晚上八点。
车子开出这片宅区的时候,樊殊对聿谨言说:“我想去一趟我家的那套老房子。正好今晚出来了,拐过去看一看,省得以后要另找时间。”
聿谨言自然是没问题的,她家的房子,她想什么时候去看就什么时候去看。他不过就是充当司机,陪她走一趟而已。
车子一路来到樊殊家以前住着的这片旧小区。
因为是晚上,小区里路灯昏暗,看不太清楚周遭的景物,倒也没怎么睹物思人。
其实再如何思念也没用,都是过去的事了。那些逝去的人和过去的事,在她现在的生活中,并不能激起多少涟漪……
樊殊循着记忆中的旧路,一路进了楼道口上了楼,来到记忆中的这道门外,抬手敲了敲门。
门内灯火通明,听到敲门声后,门内很快就有脚步声传来。
楼道很旧了,这道门也很旧,还沿用的是外面防盗门里面木门的老式结构。
外面的这层铁质防盗门已经锈的不像样……樊殊的记忆中,自己小时候住在这里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实在没想到现在再来看,这处房子已经旧成这样!
旧时的房子,真的成了破旧不堪的旧房子。
吱呀一声,门板打开,门内站着一个穿着廉价睡衣的三四十岁的女人。
女人没见过樊殊和聿谨言,乍一看到自家门外站着这么两位衣着讲究气质不凡的人,不觉有些紧张:“你们……你们找谁?”
樊殊答:“我是来找林保国的,几年前我去l县参加我那位姑奶的丧礼时,他见过我的。”
这么一说,那女人想起来了:“哦,你就是那位表侄女是吧!瞧我,连房东来了都不知道。快进屋快进屋。”
女人一边让了樊殊和聿谨言进屋一边守着房间里明面上的杂物,有些发窘:“房子没怎么收拾,有些乱,你们别嫌弃。”
樊殊环视了一遍房间,见房间里面的家具有的是当初她家用过的,有的则是这些年来来往往的租客们添置的。
当初她家用过的那些家具,已然破旧的不行,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样子。
樊殊在房间里面的这张旧沙发上坐了下来,心里不觉有些感慨,时间真的是过得太快了。
当初她和她爸妈一起住在这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她上小学还是初中?
可不管她当时上小学还是初中,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她现在都已经三十岁了!
时光荏苒呐!
女人在电视柜的抽屉里面翻找了好半天,并没有找到茶叶,所以只能给樊殊和聿谨言一人倒了杯白开水。
樊殊不是来喝水的,她是来了解情况的。接过水杯之后将水杯放到一旁,这边开始和这个女人聊天。
通过聊天,她了解到,这个女人是林保国的老婆。
林保国这会儿还在外面打工,要到十点钟以后才能回来。他们有个孩子,上初中了,也跟着他们两夫妻来了海市,进了附近的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念书,这会儿在外面上补习班还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