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生势大力沉。
林元坤闷哼都是不能,就翻着白眼,昏厥倒地。
“这孩子……唉……”蒋云生无奈摇了摇头,唤过士兵,将林云坤抬下去调养。
此时日头高照,已经快到上午巳时。
蒋云生邀请道:“陶公子还没用过早饭,若不嫌弃,不如我们去痛快喝上几杯?”
陶知谦为难道:“我看还是不用了吧,我待会儿还有事情要办。况且蒋将军几人军务繁忙,我也不便多打扰了。”
“陶公子说的事情,就是元坤之前说的说书,对吧?现在离午时还有一个多时辰,半个多时辰就能赶回城内的说书台,绝对耽误不了陶公子的事情。”蒋云生说道。
郝行三人也跟着从旁劝说。
陶知谦无奈道:“几位将军有所不知,我要说书的地点,并非城内说书台,而是在城北的象山庄。”
县卫军的驻地在凌源县西南,象山庄在北边,一来一去的确有些距离。
“象山庄?”蒋云生一愣,转目和郝行三人面面相觑,然而谁也不知道象山庄是个什么地方。
陶知谦轻笑解释道:“几位将军没听过也是正常,象山庄在城北一里开外,是个废弃十多年的庄园了。”
废弃十多年了?蒋云生四人这才恍然过来,难怪他们没听过。
“说书不应该就在说书台举行么?怎么跑到一座废弃庄园去了?”蒋云生满目疑惑。
陶知谦略作沉默,便将其中个情细细道了出来。
“那掌书官怎地如此不晓事?”蒋云生话语中蕴着一丝怒气:“你且放心,这件事情我帮你做主了。到时候我跟顾方知说一声,让他一定要严办了掌书官,这种徇私枉法的东西,就该好好治理治理……”
郝行也道:“到时候陶公子想什么时候上说书台,就什么时候上说书台,我看哪个敢不服……”
四个将军都是军伍出身,说话间也没那么多顾及。
“几位将军万万莫要如此,否则外人只怕就要骂我陶知谦仗势欺人了……”陶知谦连忙推辞道,满脸苦笑不已。
不过他也心知肚明,蒋云生四人如此作态,也许有那么一分为自己抱不平。但更多的原因,不过是向自己示好,想要拉拢自己罢了。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陶知谦早就有所预料。但是让他故意输了战争,也是不可能的。
在圣元大陆上,书生的名声尤为重要。他输了战争,免去许多麻烦,看似落了一个轻松,实则不然。这只会让外人对他的评价降低,无形中的损失难以计算,但必定损失不菲。
既然酒喝不成了,蒋云生也只好直接说出本意:“陶公子军事才能非凡,若是不放在军中那就可惜了。而且大好男儿,正应该为国征战,为人族奋斗。我县卫军正缺了一个百人长,不知陶公子有没有意?”
陶知谦现在虽然身为秀才,但是没有官职,也就相当于平民。
从平民一跃上升到百人长的位置,普通士兵做梦也不敢多想,蒋云生的许诺不可谓不丰厚。
而且百人长还是手握实权。
但陶知谦并无动心,摇头歉然道:“我现在正是该用功读书的时候,实在没心思去为别的事情分心。而且我还有几件不便说出的原因,也让我根本没有空闲,实在只能抱歉了。而且至于郝将军说的为人族征战,我则认为不管身处何地,都能为人族效力。”
陶知谦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但这却丝毫动摇不了蒋云生几人求贤若渴的心思。
“我看陶公子也是明白道理的人,但是这话可就错了。即便进了军中,也一定不会耽误陶公子的读书学习,而且陶公子到时候要争取什么宝物或者材料,借助军中势力,也绝对可以大大减轻困难……”
蒋云生说的不无道理,但陶知谦却是自有打算。而且他要达成的一些目标,靠军中势力,同样无济于事。
陶知谦说道:“蒋将军可否容我再考虑考虑,等我离开凌源县之前,必定给蒋将军一个答复。”
话已经说到了这里,蒋云生四人明白再说下去也很难有什么进展。
蒋云生略一思忖,又道:“既然陶公子不愿去说书台说书,去象山庄说书,也有很多麻烦。我这些军中兄弟,平时操练之余,也少有娱乐。陶公子以后说书,大可以来我这里说书,一切都保证给陶公子准备妥当。”
见陶知谦有些犹豫,蒋云生已经沉下了脸色,故作不悦道:“如果不来,那这就是看不起我们县卫军了。”
“那就多麻烦蒋将军了。”陶知谦只能拱手谢道。
有县卫军的照看,的确也少去很多麻烦。至少那些别有用心的屑小之徒,怕是不敢妄动心思的。
象山庄周边地势平缓,远处山势延绵,一条小河从东面曲曲折折流过,的确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住处,而且离城市繁华也并非太远。
经过鸿运客栈和知味楼的合力休整,庄园的围墙已经推到,砖石铺地,形成了一片千米平方的广场。广场四周,也已经摆好了酒食,只等听众花钱来购买。
临近午时,等陶知谦抵达象山庄的时候,象山庄已经聚集了超过五百人。
胡若雪几人也早早地达到了这里,只看跟在胡若雪身后的佟强和马元,就知道这两人只怕没少受胡若雪的折腾。
陶知谦一一向打招呼的人微笑点头示意,也不多言,径直上了搭好的石台。
“各位能来听我说书,捧我的场,我感激不尽……”陶知谦朝着台下团团一拱手,只略说了几句,就进入正题:“各位是来听我说书的,不是来听我废话的,所以接下来也不多说废话。但凭《山魈》,愿君一悦!”
人群瞬即安静下来,目光期待地看着陶知谦。
陶知谦神态自然,在蒲团上坐定。
“从前,有一秀才叫孙太白,曾说过这么一件事。他的曾祖父以前在南山一座雷公庙隐居读书,麦秋时节回家,过了十天又返回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