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既然摆明了前来砸场子,就肯定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
这样简单直接,就让你解决掉了,可能吗?
所以,唐顺也没指望,仅凭这一枚印章款,就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
面对着吴先生的刁难和质疑,唐顺从容一笑,丝毫不恼,更也没有半点急躁。
他扶起茶壶,将茶壶直接端了起来。
然后,手指着壶身嫦娥飞天图旁边的那行行书,道:“我之所以判断这只壶是卫景瑗的自制,并不是因为印章款,而是这句诗。”
“诗?”
吴先生的眉头,挑动了起来。
一双眼神,都是变得阴郁了几分。
旁边陪坐着的章立宝,霍元伟都是全神贯注,凝神关注起来。
即便是丝毫不懂的陈宝三个伙计,都是踮起了脚尖,翘首张望起来。
众人的目光,都是锁定了那句诗。
“斟酌嫦娥怜我老。”
唐顺一手端壶,一手指诗,从容不迫的讲述道:“这首诗,出自南宋抗金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李纲的《望江南》。”
“新月出,清影尚苍茫。学扇欲生青海上,如钩先挂碧霄傍。星斗焕文章。林下客,把酒挹孤光。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照人床。此意自难忘。”
“这首诗的原意,是李纲抒发自己抗金事业的不顺畅,志不得偿。”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生人,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闽省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李纲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但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复起用为湘省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年,因病逝世,才被追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纵观李纲一生,可以看出来,李纲郁郁不得志。
因此,李纲的诗词,多以爱国,咏志为主。
说到这里,唐顺略做停顿,才接着讲述:“茶具,自古有之,但素来都是被用作消遣的。”
“即便文人雅士题诗、题词,也都是以风花雪月,消遣之作。可是,在这只茶壶上面,却题了李纲的这首诗,很明显不合常理。”
“吴先生,这样的意义,除了诗以言志,您觉得,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呢?”
唐顺的辩证,言辞凿凿,有理有据。
吴先生的脸色,微微沉肃起来。
看向唐顺的眼神,都是变得凝重起来。
旁边的章立宝,恍然明悟,忍不住暗暗钦佩起来。
一时间,卡座间的氛围,都是有些紧张。
唐顺却没在意,他失笑一声,随即接着讲道:“诗以言志,这只茶壶的制作者,题下李纲的这首诗,说明他对李纲的际遇,感同身受。”
“仅此一点,就基本可以排除,吴先生您说的石璞。据《明书-石璞传》记载,石璞一生虽然政途坎坷,但基本还算得志。”
“并且,石璞个性洒脱,闲散自在,也不喜欢为官从政。这样的性子,跟李纲的个性,更是完全不符。”
“所以,石璞对李纲的际遇感同身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说到这里,唐顺笑容渐浓,神色更也是信心十足,成竹在胸起来。
略作停顿,唐顺接着讲述:“另外,再有您所述的章藻。章藻作为民间碑刻大家,出身在刻工世家。”
“他的一生,普遍都是雕刻碑石,为文徵明,及诸多名人刻碑刻帖,人生风光至极。要说他能够感同身受李纲的诗词,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况且,章藻在世的时期,是明朝政治巅峰时期。那个时候的他,怎么可能理解得了李纲的际遇?”
唐顺侃侃而谈,一副胸有韬略的样子,尽显渊博学识。
章立宝和霍元伟,以及陈宝这些门外汉伙计,都是听得津津有味,目眩神迷。
吴先生的脸色,更是沉肃起来。
看向唐顺的眼神,变得异常的凝重。
这时候,唐顺放下了茶壶,呷了口茶,清了清嗓子,便在众人瞩目下,继续讲述起来:“咱们再说说卫景瑗这个人的生平吧。”
“卫景瑗,天启五年,即公元1625年进士,初任豫省推官。因为人公正廉洁,执法不阿,耿直的声名大噪。”
“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授晋省道监察御史,弹劾首辅周延儒贪污受贿,又弹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却不被明毅宗,即崇祯皇帝采纳。”
“后来,又遇杨嗣昌为了剿灭农民义军,提议增加剿饷,景瑗以‘天下安危,要视百姓疾苦。今百姓困苦不堪,反而加征,后果不堪设想’之言坚决反对,却险被崇祯帝贬官。”
“再后来,又遇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上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罪,处境艰难,卫景瑗出面代为讼冤,险被崇祯帝怒下监狱。”
“再之后,卫景瑗在朝中积累资历,立下功劳,原本可以在朝中担任重职。却不想,时逢曾被他弹劾的首辅周延儒做了丞相。”
“结果,升职不成,反被小人诬告,而被崇祯帝降职,调离朝中,远赴苦地。”
“最后,至崇祯十四年,即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渡黄河进军晋省,卫景瑗时逢镇守晋省边城。”
“遭遇李自成大军,卫景瑗率部迎战。但总兵姜瓖(xiang)却早已暗中勾结义军,对卫景瑗孤军奋战视而不见,拒不驰援,导致卫景瑗兵败逃亡。”
“之后姜瓖投奔李自成,暗中迎义军入城。后以议事为由,诓骗暂不知情的卫景瑗入军营,最终被义军伏击生擒……”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银票银票~赶紧投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