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其他类型 >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 > 17第三章 第三节 暴力

17第三章 第三节 暴力

    第三章 非爱行为
    第三节 暴力
    在对待孩子方面,成人很无耻地为暴力行为取了个别名:体罚。
    体罚的字面意思是“身体上惩罚”,自欺欺人地说是“为了孩子好”,但这其实是暴力行为的遮羞布,是成年人依仗身体优势欺凌弱小的借口,观念上是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也就是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而内心里则是以教育为名发泄自己童年被家庭暴力伤害而积淀的怒火,以及缓和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
    体罚的本质:无耻、无知和无能
    在我上小学时,一次在亲戚家吃饭,表弟的表弟因为玩闹时说了句脏话,就被他父亲当众罚跪,道歉认错,当时亲戚越劝,他父亲教训得越起劲,丝毫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这是多么愚昧、粗鲁而残暴的行为,为了可笑的面子而残害孩子。还听说他父亲经常用手腕粗的木柴“管教”他,他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堪称神童,后来在毁灭性的暴力“教育”下,再也没有什么可供炫耀的成绩了。
    暴力体罚是一种陋习和恶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暴力体罚给孩子所造成的损害已经研究得很成熟了,但现在人们对其破坏性仍然不够警觉。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经常有某些“不打不成材”的“成功”案例。但这终归是个别现象,而且孩子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如果只要开打就能成功,那么社会上应该遍地是人才,这根本就是乱归因。而且在暴力中成长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遗留一些心理问题,即使真“打成了才”,在其日后的生活中,也很难体会真正的幸福,只有“成功”的光环没有幸福感的人生,成全的只是父母的虚荣心。
    最可恨的是知网上竟然还有如何体罚的硕士毕业论文!更甚者还有人写书写文章教别人如何体罚,“要艺术地打”,“有原则地体罚”!可见很多人,甚至教育专业的学生、某些所谓的“专家”连基本的是非观念都很模糊!从中也可看出“棍棒教育”遗毒之深。
    有一次我遇到对母子,孩子才牙牙学语,妈妈教他说话:“爸爸打还是妈妈打?”我在旁边听得毛骨悚然,这是什么教育,什么家庭氛围啊?
    现在很多人都是“被揍大的”,因童年经历,暴力被内化,变成了条件反射,他们在对待自己孩子时就会继续延续上一代的错误。?某一天在亲子论坛上面竟然看到有人问:“两岁宝宝能打吗”而原因竟然是“每次宝宝不肯刷牙不肯睡觉都被爸爸狠揍”而且还恶劣到“一般都会打到吐奶”当妈的却“每次只能在旁痛心”,所以希望“请大家支支招”。看到这个帖子我就出离愤怒了,这是人该干的事儿吗?
    开篇问两岁能不能打?发帖的孩子母亲的观念就有问题,她的意思是,小时候不能打,大了就可以打吗?错!孩子无论几岁都不能打!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那么幼小,无条件地信任、爱着和依赖父母,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而自己这么爱的两个人,一个对自己使用暴力,另一个袖手旁观,你的心里是不是痛苦伤心绝望,对一切充满了怨恨?
    如果是成年人工作上没按上司要求办,上司为了教育他,仗着身强力壮揍一顿,这就是违法,那为什么幼小的孩子就可以想打就打?不接受任何法律制裁?
    所以这就是法制的矛盾,幼儿还不会去报警,即使有人帮忙报警了,最后也只是口头批评教育,没准父母因为丢了人回家会变本加厉修理孩子。如果因为家暴剥夺抚养权,孩子不一定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强迫亲子分离又是不人道的,我国也没能力(或者是不愿意)照顾这些遭受家暴的儿童。——当初写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颁布《反家庭暴力法》(2016.3.1起实施),法制在不断完善,希望监管力度也能进一步加强。
    孩子不顺从、执拗发脾气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发脾气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因为限制他自由了,阻碍他的成长。打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经常性遭受家庭暴力,孩子将变得孤僻、愤怒,让将来的教育更加困难,等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亲子关系会走到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
    现在我们来讨论这对父母遇到的问题“不刷牙不睡觉”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不怎么喜欢刷牙的,而两岁多的孩子却指望他心甘情愿地刷牙,这是很不现实的。再加上被暴力侵害了几次,幼儿把刷牙睡觉和挨揍联系起来,就更加恐惧刷牙和睡觉。而孩子不睡觉,也许是因为白天睡多了还不困,也许是因为父母白天工作,晚上孩子不舍得睡觉,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因为想得到父母的爱而遭到暴打,甚至打到吐奶,投生到这样的家庭真是孩子的不幸!真实原因其实是,孩子不睡觉影响了大人休息所以挨打,成人是多么自私而残暴!
    为了让孩子刷牙睡觉而凶狠得打到吐奶,到底是爱孩子还是恨孩子?
    教育类书籍对体罚的相关研究:
    关于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来说,“体罚”孩子会让孩子用皮肉之苦来抵消错误,抵消了负疚心理,而负疚心理正是道德形成的条件,因此体罚除了父母发泄怒气,没有达到教育的作用。虽然孩子可能会避免再次犯错,但只是因为畏惧惩罚,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在确认不会被发现不会被惩罚的情况下,孩子更可能会变本加厉、报复性进行错误行为。
    暴力行为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孩子畏惧父母,甚至逃避、憎恨父母,暴力摧毁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在孩子心中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教孩子学会了冷酷和粗暴以及用暴力解决问题。
    暴力体罚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性格,个性温顺柔弱的孩子会慢慢变得胆怯、自卑、懦弱、抑郁;个性较强的孩子会变得孤僻、冷漠、叛逆,棍棒之下出逆子,甚至在日后走上犯罪道路。
    媒体不时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者子女虐待老人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心理学家指出,杀人犯大多都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育与成长起来的。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环境里分离出上万条恶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的缺失。
    美国监狱提供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中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对爱的基本需要和个人尊严的感情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犯罪。
    很多人都认为,打孩子是很正常的,小时候都被打过。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打时留下的记忆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影响。而且上一辈父母经历坎坷,没有条件学习如何家教,导致只能延续“传统”,其中的棍棒教育是一种精神底层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登不了大雅之堂。可以这样定义: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尹建莉老师在她的书中痛批“严厉教育”: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里放不下恨意。这就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历了棍棒教育,他们自以为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从童年积淀的恨意。(那些被打出心理问题的人反而更推崇暴力)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就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出的要求不对,或一直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孩子。
    孩子是柔弱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粗暴的对待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通过恐吓得到的顺从不过是暂时的,打了第一次,就很可能会有第二次,慢慢打出了惯性,孩子也就被打“皮”了,不会再害怕“体罚”,等孩子渐渐长大,有了主见,比父母更健壮,还能用什么招?
新书推荐: 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 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 骨科分手后 死后绑定海王系统(古言np) 自愿赠予 HP霍格沃茨男生隐秘数据测评表 阿姜,阿姜(古言,1v1) 驯养 公主病攻怎么也有老婆 那个心机男在钓我:公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