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艾香又想做汤圆了。
可是,没有米粉,只有面粉。
那就做饺子吧。
没有馅,依然找野葱。
艾叶带着余有庆去摘了满满一大篮,然后回来择了清洗剁碎。
艾香就和面,擀面。
余有庆见状也跟着学。
包饺的时侯,艾叶也挽了袖子要来。
三个孩子干得热火朝天。
天黑的时候,山洞里亮起了桔黄色的暖光,一大钵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
“真香啊!”余有庆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团。
对,在他的心目中,这就是面团,反正都是面粉做的呀。
“哥哥,我姐姐做包子也很香,姐姐,明天做包子吧!”艾叶连忙央求道。
今天饺子明天包子,日子是不是过得太火红了一些?
不过呢,明天十六了,自己该去药铺了,嗯,还得给白先生带点礼物。有了,今天的饺子还没有煮完,干脆等会儿全蒸了,明天带点蒸饺去交差吧。反正是穷家,白爷爷应该不会计较 。
冷冷的面疙瘩,说是送给自己和白芨偿偿的什么蒸饺。
什么样的女人养什么样的孩子。
白老头儿对这个白艾是越来越喜欢,不过,面上却是冷冷的。
“过了一个年,是不是将所有的药都忘完了,赶紧的,认药去,若不然,就罚你去院子里跑圈。”白老爷子板着脸说道。
原来体罚不是现代的特产啊。
“我要是犯了错,爷爷就罚跑圈的。”白芨低声说道:“你也不要怕,来,咱们慢慢认,要是不熟悉,我给你提醒。”
结果,连提醒的机会都不给。
这次的考验居然是百老爷子亲自上阵。
“这是……”让她站在旁边,老爷子自己去药柜里抓,她还不能看。细细的一节又一节,所有的草药晒干了都是一个样子,仔细翻看了一下,看见了几粒像麦穗一样的东西,再闻了闻:“夏枯草,又叫燕面,白花草,性塞,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白老头的考验可是不是轻易能够蒙混过关的,不仅要识得,还得专业。
用他的话说自己不像白芨只负责抓药,自己学的是大夫,没有功底是不行的。
所谓的功底,识药辩药懂药,更要将每一味药的功效禁忌了解得清清楚楚,丝毫不可怠懈。
药可以救人,药也能杀人,想要学精肯定就得下一番苦功夫。
“这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你若怕苦怕累,现在退出去还来得及。”白老头盯着眼前的小姑娘语重心长又说了一次。
“爷爷,我知道的,我选的路不容易走,但是,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站到最高峰。”上辈子就知道中药医师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若不然爷爷也不会将她给撵到荒郊野外去了。
学医,特别是中医,那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世人都在逐名逐利,一年又一年的自己还要翻草本识药草背药经,甚至读的书也全是深悔难懂的《黄帝内经、难经、外经微言、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而她学中医,还要看现代的中医学、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
白艾现在想来,爷爷之所以告诉她真正的好的草药在深山野外,大约只是想将她吓退吧。
又或者,就像现在的这个白爷爷一样,想要考验一下她。
都说苗子难寻,自己是自投罗网的,万一只有三分钟热情又不愿意做了,半途而废岂不是将对她达标于了厚望的老爷子气得七窍生烟?
所以,前进的道路上给设点阻碍是必须的。
“好,继续。”白老头儿听到这话特别的欣慰。
亲孙子白芨忠厚老实,却有点愚钝,缺乏举一反三的悟性。
其他的孙子孙女没有一个愿意干这一行,都说是枯燥无味。
白家世代祖传的杏林之术难不成就断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当这个丫头毛遂自荐说想要跟着自己学医,又知道她是温老头儿的外孙女时就动了一下心思。
白氏祖传医术,传内不传外,却没规定传男传女。
内外的别区也不过是一个姓氏而已,只要她乐意在行医的时候姓白,这就不是问题。
又是一节一节的,不过是细细的小空筒,白艾一下就认出来了。
“节节草。”这种草在田边土角长得可多了,农民们都说这是一种滥贱的草药,说是牛都不吃。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草也是一种药。
“又名土木贼,锁眉草。”乡下的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会去扯了,一节一节的扯开然后夹在眉毛上,特别好笑。这种草四季可采,割取地上全草,洗净晒干就是药:“具有清热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肝炎,咳嗽,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
白老头儿一连抓了五味药,白艾都能准备的辩认出并且说出功效来。
“果然是温老头儿的外孙女。”白大夫最后不得不将功劳功归在温先生的名下。
白艾心里抽了抽,温老头儿死的时候原主还没有影子,或许这是遗传基因?
不过呢,白艾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得到老爷子的肯定,真正的功劳该归功于自家爷爷的严厉。
他也和这个白爷爷一样,时不时的要考校一番,要是不对的话就坐着不理自己,半天不吭声,那感觉比抽打都还要难受。受过两次爷爷的冷暴力后白艾更是勤奋万分,此后考校的时候再无差池。
爷爷的脸上由没有表情慢慢松动。到最后还有了笑容,大约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的原因吧。
可惜啊……
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后爷爷会不会为自己伤心难过。
或许不会,爷爷总是说,人的来去都是由天定,大夫能治的是病,并不能治命。阎王要你三更死,你活不过五更天。
白艾有点惊讶的是,爷爷很信道。
爷爷说,中医又叫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黄帝内经》则是源自黄帝与广成子对话,广成子是道家元老,所以中医也源自《易经》。道教与中医同根同源,都是《易经》所载规律的应用,只不过道教是养生,中医是治病,他们依托于同样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基础。为此,在服中药上,会有忌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