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都市言情 > 医心记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结局:火种传递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结局:火种传递

    张惟昭三十岁的时候,陈祐琮请大炎最有名的画家吕纪画了一副《梅花天鹅图》,送给妻子做生日礼物。他认为妻子就像天鹅一样高洁美丽,像梅花一样有风骨,所以这幅图就是对张惟昭的最佳写照。
    张惟昭的“生日”其实是她遇见张荣鲲的日子。她把这一天当做自己的生日,以此来纪念师父。
    张惟昭很喜欢这幅《梅花天鹅图》,把它挂到了逸仙宫自己的书房里。
    后来这幅画成了大炎内宫的珍品。任历史风云变幻,这幅画仍然完整无缺,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被保存在福建博物馆中。
    三十岁,对张惟昭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大炎的船队经过多年筹备,终于开始远航。
    从张惟昭第一次向陈祐琮提议重开航路,到船队终于扬帆出海,中间历经了九年的时光。
    之所以会花这么长时间去做筹备,是因为无论陈祐琮,还是张惟昭,都希望把远航的风险降到最低:不让船员做无谓牺牲,不浪费钱。
    这九年的时间,张惟昭把工作的重心着力在如下几点:
    首先,把全新的地理知识传授给航队领导者。地球是圆的,这个常识要有。但让一群相信土地是四方平整的,天空就像一个大锅扣在土地上的人们,意识到地球是悬浮在宇宙中的一个球体,这谈何容易?张惟昭亲自主持了多场研讨会,让自己的学生带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实验,才说服那些船队精英。
    其次,解决海航定位的问题。相信地球是圆的,理解了经度和纬度的问题,才能更精确地判断方向,才能明白什么叫时差。关于这一点,张惟昭只能把自己的观点讲明白,并尽量绘制出更精确的全球地图给船队参考。至于航行中具体用什么工具和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要交给有航海经验的人来解决。
    再次,给船队配备精良武器以保障安全。张惟昭对兵器知道得不多,并不熟悉枪炮工作的原理。但是,她是个很好的画手,她把她印象中的枪炮,尽可能得画得逼真细致,甚至还能画出动态效果图。同时,作为一个医学生,她有基本的化学功底,知道如何进行化学实验去改良炸药生产,这给了工匠们极大的启发。所以在这个冷兵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时空中,大炎船队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空前先进。
    最后,张惟昭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这前所未有的远洋航行中,保障船员的健康?
    据张惟昭了解的医学史,大航海早期,欧洲的远航船队普遍遭受一种病症的困扰,那就是坏血病。哥伦布的船队也不曾幸免。
    坏血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在患病早期,患者会感觉全身无力,情绪低落,厌食,营养不良,面色发青,牙龈出血。如果这时还未能补充维生素C,症状会逐渐加重,牙齿脱落,四肢溃烂,直至死亡。
    大航海早期,欧洲船员在远航途中,主要以面包和腌制的肉类为食,新鲜蔬果少见,所以才会导致维生素C摄入严重不足,产生坏血病。
    然而,张惟昭查阅航海日志之后发现,三宝太监的远航船队,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坏血病的症状。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张惟昭研究了三宝太监出海的航线,并找了当年参与过远航的船员的后人来做访谈,发现坏血病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三宝太监的远航主要是沿亚非大陆的海岸线进行的,采用了阿拉伯商人走熟的航线,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地点进行补给。而欧洲探险船队横跨大洋开辟陌生航线,要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很久,沿途很难见到陆地,偶尔遇见荒岛也没有物资提供,很难吃到新鲜蔬果。
    而这一次,大炎的船队不会驻足于南海和印度洋,而是要跨过太平洋,去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如何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维生素C的充分补给,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张惟昭花了相当长的功夫,考虑了各种可能,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她首先想到的是绿茶。绿茶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大炎船员都有喝茶的习惯,以前三宝太监的船队每次出航的时候,都会带很多绿茶。这些绿茶为船员提供了健康保障。
    但是,恐怕在远程航线上,只有绿茶还不够。张惟昭又想起了另一样维生素异常丰富的水果,柠檬。这个时代大炎有柠檬吗?张惟昭不确定。她画了柠檬的彩色图片,让她的学生们照着画了许多摹本,然后重金悬赏寻找柠檬。
    不出一个月,就有一个来自广东的商人报告说,他家乡的山上应该有这种野果,只是味道不好,人们从来不会摘来吃,也没有人着意栽培。
    时值初秋,就要到柠檬成熟的季节了。张惟昭马上派人跟着这商人回到他的家乡,摘了果子,飞马运送到京城来。张惟昭仔细验看,虽然这果子比张惟昭前世习惯的样子小了很多,但确实是柠檬没错!
    接下来就是在两广和福建等地鼓励农人种植柠檬。因此等到远航船队准备出发的时候,每条船上都携带了大量的糖渍柠檬、腌制柠檬和烘制柠檬干。这些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柠檬保质期也不一样,可以按航线长短依次食用。
    除了船队开始远航,另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情也发生在张惟昭三十岁的时候。这就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和广东各州府正式开始设立官办女学。与传统的只针对男性,为科举做准备的县学不同,女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医疗卫生、算数和绘图。
    女学学生的主要出路是,第一,参加北京的女学院试,成为皇后娘娘手下的女官。第二,到各州府的官办医院,或者船厂、机械厂工作。第三,成为女学的老师。最后,也有学成被富贵之家聘去做老师、私人护理,或自己成为作坊主的。
    要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最初,张惟昭开始在北京办女学、招女官,叫好的人不多,质疑的声音很大。后来等到这些女医生、女机械师陆续拿出成绩的时候,称赞的人多了,质疑的声音也更大了。
    质疑主要源自于对“母鸡司晨”的恐惧,认为这将会颠覆大炎赖以立国的夫妇、父子、君臣的秩序。
    尽管有质疑的声音,被压抑了多年的女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就执着地开始生长。
    最早开始呼应北京,创立官办女学的是南直隶的苏州府。创办人是苏州知府周融。地方女学首先出现在苏州并不是偶然。相较于北方,江南的民风更加开放、活跃。在北方的富贵人家还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候,南方的书香世家已经意识到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家族有没有真材实料,不仅要看男子是不是读书上进,还要看女子有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
    一些女子受了教育之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依附于人也可以生活。所以到大炎中期,江南有女子开始选择终身不婚,或者丧偶后不愿意再嫁,有些自己支撑门户做生意,有些给人做闺塾师,自己养活自己。(闺塾师指教女学生的塾师,有学者专门研究过明清江南的女性教育,见高彦颐《闺塾师》,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
    而苏州,则是江南地区女子受教育程度最高,对女性教育最为重视的地方。所以,当周融提出要兴办女子官学的时候,虽然也遭到了一些腐儒的反对,但也有一些开明士绅明确表示支持。
    再加上周融“朝中有人”,不像寒门子弟中进士做官之后,因为缺乏家族支持,总要不停向地方乡绅妥协,因此他的提议很快就落实了下去。
    周融此举,得到了皇帝的大力嘉勉和表彰。其他地方官看到了,纷纷仿效,于是在江南一带,女学渐渐普及开来,并延伸到福建和广东。
    此后,女学设立的项目逐渐增多,除了原来的医疗卫生、算数和绘图之外,还增加了农桑、水利和织造。这些科目很少谈大道理,讲的都是最实用的东西。渐渐地,一些男子也不愿意在书斋里皓首穷经,呼吁男子县学也增加实用科目。朝廷不愿动作过猛引发争端,于是一开始也是以试点的方式在江浙推行。这些试点推行的时候,周融已经升任浙江布政使,自然对推行新政十分用心。
    在推行新政最初的那些年,张惟昭一直有一种担忧。她担忧的是,在她和陈祐琮在世的时候,他们的各项新举措能够一点一滴地推进和实施,而在他们过世后,历史的巨大惯性会碾灭他们燃起的星星之火,重新回到原有的路径。而当她看到,不断有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引燃新的火种,并接力传递下去,她的这种忧虑逐渐减轻了。
    张惟昭最早教出来的那些学生,张惟昭的儿女们,成为了传递这火种的中坚力量。
    飞仙宫和松竹女校里,那些最早跟随张惟昭学习的少女中,有的人成为了救人无数的名医,有的人成为了著作等身的学者。
    张惟昭的儿女,陈厚照在继位之后,不遗余力地推进其父母未竟的改革大计。陈厚炜痴迷航海,以亲王的身份领队远航,足迹遍布各大洲。而太康公主,成为了大炎历史上声名卓著的发明家,蒸汽机是她最主要的发明之一。
    不过,这些事迹不属于张惟昭,而是另一个时代的故事了。
新书推荐: 蛮荒大商人:赚点贝晶养崽崽 结婚两年,军官丈夫按耐不住了 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缉 带武器库穿70,被泥腿子宠上天 穿成影帝养的狗后我红透娱乐圈 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 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 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i人医生,e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