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不是办法!
端木初泽轻轻一笑,“阿暖,我们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吗?”
沐心暖微微一怔,意识到了两人现在的距离实在是有些近,连忙身子往后缩了缩,尴尬地清了清喉咙,“那个,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端木初泽浅笑不语,低头快速地将另外的几道公文批示完了之后,对外喊了一声,紫一便如同鬼魅一般,飘进了马车内。
“让他们尽快地送出去。”
“是,主子。”
沐心暖对于这位紫一,还是很好奇的,“他的身手好厉害。”
“我比他更厉害,你信不信?”看到了妻子的脸上有些膜拜的神情,不知何故,端木初泽就觉得心里头酸酸的。
沐心暖斜眼睨他,对于他这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1;148471591054062,以前他夜闯沐府,还不能显出他的身手?
“说正经的,阿泽,我瞧着华阳县,各方面的条件,似乎是都不太好,这里的风沙太大,而且这边的石头都是有些风化了的,并不适合做石雕,那要怎么办?”
“不能打石头的主意,咱们就只能另想办法了。这里的沙地居多,因为是个风口,所以,一年四季中有三季都是有风沙的。种植小麦什么的,也不现实。这也是华阳县最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沙地?”沐心暖的眼皮一跳,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嗯,因为这里的风沙大,到了冬季特别的冷,所以这边儿一般来说,种枣树的比较多,还有就是到了夏天,这边儿的西瓜倒是格外的甜。可是仅仅只靠这几样儿,根本就不可能让华阳县的百姓吃饱饭呢。”
端木初泽有些发愁,他不是没有想到过将这里的一些水果往外运,尤其是这里的西瓜是格外的甜,可是这里不是他以前生活的世界,若是用马车往外运,还到不了太远,西瓜就要烂掉了,所以,大面积地种植西瓜,不是个办法。
沐心暖突然笑了,“阿泽,若是种植一些药材呢?”
“药材?”端木初泽有些意外,“这我倒是没有想过。说起来,我虽是对于医理略有研究,可是对于这些药材的种植,还真是不太懂。”
“比如说沙棘,麦冬、甘草、薄荷等等,但凡是耐旱地,且适宜种在这里的都没有问题呀。药材的产量虽然不是太高,但问题是它的价钱高呀。而且,药材不怕时间久了会坏掉,可以卖新鲜的,也可以在家里晾晒好了再卖呀。”
端木初泽的眼睛一亮,“有道理!阿暖,你果然是我的福星!”
直接一把将沐心暖拉进了怀里,端木初泽的情绪,有些激动,“阿暖说的没错,既然华阳县不适合种植粮食,我们就种药材,总不能饿死我们华阳县的百姓。”
沐心暖理解他此时的激动,毕竟这里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了,如今既然是能想到了好的方法,他怎么可能会不兴奋?
“阿泽你先别激动。我还有话没有说完呢。”沐心暖挣扎着从他的怀里出来,然后脸色微红道,“我们一开始,先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三五年才能成材的那种。就种一些简单的,当然,价格也便宜的,但是这样的话,我们收成快,能让百姓最先看到了效果,如此,才能发动他们一起种植各品类的药材。”
“嗯。好!回去后,我们就先商议此事。另外,我们在华阳县的最外围,还是要种植一些能防风沙的树木的,不过,这个工程比较浩大,而且见效最快也要三五年了。不过,一旦能形成了规模,那么,就能在华阳县的外围形成一道极为厉害的防风屏障,如此一来,必将能极大的改善华阳县的气候。”
沐心暖不懂这些,不过,看他的样子,相信他说的话,必然是有道理的。
接下来的路程,便赶地有些紧了,两人都有些兴奋,当然更多的是,开始在路上便让人去收集各类的资料,两人在路上,便开始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终于,回到了长乐王府,沐心暖一回到了倚静园,便让春玉将她之前收集的一些药材种植的书,全都搬来。
幸好跟在她身边的几个丫头如今都识字,沐心暖和荣月两人翻查着,再由她们几个拿笔一一抄录着。
“王妃,我们现在已经找出了十几种可以在华阳县种植的药材了。”
沐心暖摇摇头,“不够,还差太多了!华阳县那么大,若是都种植这么十几种的药材,只怕到时候会影响了价格。若是当地的百姓开始互相打压,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沐心暖简单地看了一下这些药材的名字,射干、白术、沙参、甘草、枸杞等等,的确是将近二十种了,可是这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她适才看了地理志,除了华阳县,在燕州还有几个县也是沙地较多,如此一来,这么十几种的药材,就更显少了。
“王妃,您先休息一下吧,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休息一会儿,再慢慢弄也不着急。”方姑姑进来,递了一杯参茶过来。
沐心暖接过参茶,面有疲惫,“方姑姑,您是不知道阿泽有多高兴!好不容易找到了能长久治理华阳县的法子,他自然是想着尽快地将这些东西都筹备出来,等开了年,便能播种了。华阳县那么多的百姓,还等着吃饭呢。”
荣月将书也搁下,“王妃,那我们现在弄的这些,是不是也有些太过偏重于药材了?若是赶上了别的地方也有灾情,那我们的粮食,岂不是仍然不够用?”
沐心暖微微蹙了眉,荣月说的有道理。
无论是用石雕,还是药材,都只能是卖掉之后,再去买粮。可若是一旦其它地方有了灾患,那么,粮食的价格,必然是会翻升的,如此一来,这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看来,还是得想个办法,能将燕地其它地方的粮食产量提高,如此,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