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最新章节!
这几个月的日子里,张辅的日子着实难熬。
作为和胡濙身份相当,甚至更高一筹的朝中元老勋贵,他不但深得天子信重,而且在武官和勋贵当中也有着举足轻重,一呼百应的地位。
不过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胡濙不同,张辅的性子却显得谨慎而低调,哪怕他曾为朝廷立下过无数战功,地位尊崇无比,也没有真正在朝堂上有着太多的表现,只有当天子问计于他时,才会说出一些见解来。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性格,才让握有兵权的英国公能在朝中屹立数十年而不倒,即便君王更迭,新君依然对他信任有加。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性格,让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来武强文弱的朝中局面慢慢颠倒过来,却不加以干涉。
因为张辅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打江山要靠武将,而守江山,治天下却还是得靠这些文官。而如今天下承平,文官的势力坐大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对这一结果,他也是乐见其成,并没有任何的干预与反对。
但那些勋贵武将们显然是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一旦文官真个掌控朝局,就意味着他们地位的不断跌落。不过在文官集团气候已成的情况下,他们纵然心有不甘,那时候也只能忍了。
但忍却不代表认,这些人一直都在寻找着机会反转眼下的不利局面。而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再开战端,通过一场场的战争来巩固自身在朝中的地位,从而反压文官一头了。
去年的连串变故,以及蒙人的突启边衅就为他们创作了最好的条件。为此,他们自然是全力以赴,试图说服天子与蒙人一战。可那时,文官集团却果断坏了他们的好事,制止了天子的这一想法。而更叫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自家视为主心骨的英国公居然在这个节骨眼里退缩了!
他们相信,倘若当时张辅能够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在朝堂上与胡濙等人争上一争的话,事情说不定就会遂了他们的心愿了。所以事后,无数的闲言碎语就传了出去,张辅在武官集团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或许张辅自己对此不是太在意,可他却也有子孙部将,这些人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可是没少受其牵连。过年前的那段日子,张辅在府上没少被这些人哭告,直言自己在军中,在衙门里吃了多大的亏。
同时,因为那次文武交锋而让文官集团士气大盛,所以本就式微的武将们也没少在对方面前吃瘪,而这种事情,也一点不落地都传到了张辅的耳中。
直到这时候,这位性子沉稳低调的英国公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决定确是错了。身在朝堂之上,又有这许多人以自己马首是瞻,又怎么真正做到独善其身呢?若不去争,那无论是下面的那些人,还是自己,恐怕都将被文官集团的滔天气势所彻底淹没。
但是,他的这一醒悟似乎已经太迟了些,因为天子已有旨意下达,说不定这一战都打不起来了。这让年前一段时日的张辅大感后悔,却又无可奈何。
可事情的发展却再次出乎了他的意料,与蒙人的关系居然再出转机,而这一回,这场仗是避无可避了!
站在那臣班的前列,张辅能明显感受到那些武将勋贵们此刻的心情有多么的激动。而当天子突然提出要御驾亲征时,众人的心更是跃上了最高点。
作为曾随同太宗皇帝几次北伐的宿将,张辅当然知道能跟随天子同上战场杀敌作战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封候拜将的天赐良机哪,是武将们梦寐以求,几十年都难以获得的绝佳机会。只要促成了此事,之前朝中文强武弱的情势便会彻底调转过来!
只是如今文官在朝中势力日大,当他们随即全力反对时,那些武官们竟又有些犹豫了,因为他们对自己也没多少信心,不知自己出去声援能起到几分作用。
而这时候,张辅知道是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既然文武双方如今已如水火,身为武将之首的他就不能再避而不站,那只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为无数同道所唾弃。于是,他出人意表地站了出来,说出了刚才那句话。
当然,张辅也绝不是意气用事之辈,他所以这么做,也是经过周密思量的。
在他看来,此番与蒙人交锋虽然做不到曾经如太宗皇帝般所向披靡,但击败那些敌人依然不是太难的事情。而天子的安全就更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只需要去往边地,坐镇某处坚城,打出天子旗号便足以鼓舞军心,根本就不用以身犯险。
至于胡濙所提到的什么高粱河之败,就更是耸人听闻了。弱宋的军阵又岂能和我大明的煌煌之师相比?只是碍于和胡濙间交情不浅,他才没有直接开口反驳,总算是留了一丝情面。
但这,却已足够让胡濙吃惊不小了。当张辅出来说出那话后,他整个人都呆在了当场,几乎没有了任何的反应,因为他知道,随着这位不怎么在朝堂上开口的国公爷发声,那事情几乎就已定性!
而那些本来还有些忐忑的武官们则是一阵惊喜,随后便有许多人纷纷附和着站了出来:
“臣附议!有天子御驾亲征,则此战我大明必然可胜!”这是简单表明自己态度的。
“太祖太宗时,都曾亲率大军与敌交锋,当今陛下能有此风骨,实在可扬我大明国威,兵锋所向,必能让蒙人望风而逃!”这是给天子鼓劲的。
“胡部堂,你拿高粱河之战来暗讽陛下,却是何居心?难道却是未战先怯,认定我大明胜不了这一战么?”而这,却是在挑胡濙的毛病了。
凡此种种声音,很快就响成了一片。因为武人生来嗓门就要比文官大上一些的缘故,他们这一番嚷嚷,就迅速把文官酝酿起来的苦劝的情绪给压了下去,反而成了个战前动员会了。
而胡濙这时候的脸色却更加难看,他才惊觉过来,自己刚才一时情急,说的话里确是大有问题,这不是在诅咒天子会因此而败亡么?
纵然以他之老成持重,被那些武将抓住了把柄一通批判,竟也有些招架不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而其他文官,此时自然也是难有妥当说法的,只能一个个跪在那儿,希望能让天子醒悟过来,莫要做出错误的决定。
只可惜,他们的这一期盼终究是落空了:“英国公,还有各位爱卿所言极是,朕既为天子,身负江山社稷之重,今既有鞑子不断挑衅,犯我边境,又岂能总是龟缩在这北京城里,看着你们在前方拼死的道理。朕决定了——!”
说到这儿,朱祁镇的面色变得极其严肃,身上也隐隐然现出了天子的威严,目光唰地从跟前一干文武官员的脸上扫过,这才用沉稳的声音缓缓地道:“此番与蒙人之战,朕将亲率京师三大营,以及天下兵马御驾亲征,不破敌军,誓不还朝!”
“陛下……”见他居然说出这等话来,胡濙等官员的心猛地就是一沉,忍不住还想劝说两句。
可没等他们开口,年轻的皇帝已把手一摆:“朕意已决,你等不用再劝,接旨就是!”
年轻皇帝的身上,少有的透出了独断的一面,在其强硬态度,以及天子威仪的逼压之下,众官员终于不再说什么,只是低下了头去:“臣领旨……”
与此同时,后头的那些武将们,则是一阵欢呼:“万岁!万岁!万岁!”
不知何时,又一阵叫嚷在广场之上响了起来:“不破鞑虏,誓不还京!不破鞑虏,誓不还京!”其气势之盛,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而朱祁镇在见到这一切后,更是大受鼓舞,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来,他觉着这一刻自己是真个长大了,成为了一国之君,成为了这大明天下真真正正的主人!
而比他更开心的,则是王振。刚才还满脸阴郁的他,此刻却早已堆满了笑容,这一次,他将要随天子建不世之功勋,成为郑和之后另一个名垂青史的大太监。而且,他还能够真正做到衣锦还乡,带着天子去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让那里那些曾经鄙视过,笑话过他的人全都匍匐在自己脚下!
现在事情才刚刚定下,咱们的王公公的心思已经迅速转到了如何衣锦还乡,大出风头上了……
在大感失魂落魄的文官群体中,只有陆缜的神色最是淡然。当昨日知道这一战再难避免时,他已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历史,不是一个只有四品官身份的自己所能改变的。
那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迎接那场浩劫的准备,让大明的元气得以保全,让无辜的百姓能少死一些吧。
另外,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决定,他今后要努力往上攀登,因为只有登上足够的高位,掌握足够的权力,他才有能力去改变这历史的进程!
@@@@@
嗯,第六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