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历史穿越 > 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 第51章 软硬两手,排除异己

第51章 软硬两手,排除异己

    在国民党的派系中,最令将介石头痛的是桂系,原因是其内聚力很强,因而,桂系才能与蒋介石抗衡。
    在财政、军事、政治上,与其他几个军阀集团相比,桂系实力强不了多少,在兵力上,远不及冯压祥的30万人马,在财力上,不如广东军阀財大气粗。然而,他们的软实力,是任何一个地方军事集团都不能相比的。就是蒋介石的嫡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能比桂系弱三分。
    桂系的内聚力很强,主要有三个核心人物,他们在财政、军事、政治等方面,各有所长。
    李宗仁在政坛长期角逐,老谋深算,为人比较宽厚,在这个军事集团中,众望所归;白崇禧实干精神很强,有特殊的军事才能,善用心计,在国民党的军事首脑中在军事谋划上要高人一筹,素有“小诸葛”美名;另一个核心人物是黄绍竑,擅长外交。
    三人的特长互补,相得益彰,抱团紧密。即使黄绍竑后来离开桂系,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明里暗里为桂系服务。李、白、黄抱成一团,以广西为根据地,时有问鼎中原之意。
    广西这个地方底子薄弱,老桂系统治期间,横征暴敛,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李、白、黄经营新桂系,将广西治理得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被誉为民国的“模范省”。
    为了分化瓦解桂系,蒋介石可谓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可以说十八般武艺都用过了。
    安排白崇禧北、李宗仁南,使其难以相互照应。就桂系部队的状况看,蒋介石觉得从桂系内部拉出队伍,分而化之,不仅难度大,还有可能引起反感。
    为了达到分化桂系的目的,他从外部小动手术,把李、白、黄拆散任用,使其不能相互照应。蒋介石千方百计地把桂系人马分开,分头驻扎。
    早在北伐前夕,蒋介石提名白崇禧担任北伐军参谋长,让很多人惊讶。当时,白崇禧虽然在军事上有些灵气,但其资历很浅,只有三十多岁。连李宗仁也劝白祟禧不要去,白崇禧看到这是全国瞩目的位置,事关自己的前途,执意要去。他被蒋介石安排为副参谋长,实际上代理参谋长,因为参谋长李济深没有到职。
    白崇禧哪里知道,这是蒋介石拆散李、白联盟的举措。在北伐中,白崇禧十分卖力,在军事上多次为蒋介石解围,救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于水火之中。在政治方面,他助纣为虐,蒋介石在上海搞“四一二”政变时,他献计出兵,很是卖力。但蒋介石并没有重用白崇禧,政治上幼稚的白崇禧,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次北伐基本结束后,蒋介石把北平、天津两大城市交给桂系,将两湖也交给桂系,这样桂系势力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一时间,大有超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之势。李、白部队作战勇猛,在政治上毕竟不成熟,他们没有想到,蛋糕里暗藏机关。桂系军队分布太广,战线过长,联系不便,更不用说遇事商量。
    当时,李宗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来回穿梭,白崇禧坐镇北平,黄绍竑站待在广西,桂系腹部暴露,处在被其他军事集团袭击的危险位置。这一部署刚刚结束,随之爆发蒋桂战争。蒋介石早已做了手脚,桂系首尾难顾,全线崩溃。
    这样,桂系在北伐中获得的地盘、聚集的军事力量,一夜之间,几乎丢失殆尽。
    蒋介石坐上国民党政权最高宝座,对各路异己军事集团的崛起耿耿于怀,不解决这些“诸侯”,后患无穷。
    起初,蒋介石打算唱文戏。1928年,蒋介石与宋子文等共同制定《军事善后整理案》,以节省财政开支、实行和平建设为名,在上海、南京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大造裁兵舆论。
    宋子文提出裁兵以保证建设的方案说,全国共有84个军、18个独立旅、21个独立团,这些部队年共需军费6.4亿元,大大超过全国总收入的4.5亿元,必须裁军。
    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各军事集团予以配合。按照这个方案,将现有的200个师裁减为50个师,命令各集团军自行办理。这一方案等于要各路“诸侯”的命,各地方军事集团一致抗命。
    文戏不行,只得诉之于武力。1929年,蒋桂为争夺湖南,展开激烈争斗。以“彻查桂军侵湘”为由,蒋介石调军西上,引起战端。3月,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下达《讨伐令》,对于李宗仁和白崇禧,宣布“免去本兼各职”,并令前方各军,对桂系所属各军“痛加讨伐”。蒋桂战争以蒋介石取得胜利而告终。
    以升迁为名,行调虎离山之计。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在陈济棠的拉拢下,发动事变,再次起兵反蒋。
    将介石解决陈济棠后,本来想用武力解决桂系,由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不便对桂系用兵。
    当时,熊式辉向蒋介石建议,用调虎离山之计,把白崇禧、李宗仁再次分开。7月,蒋介石突然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免去李宗仁、白崇禧的广西正副绥靖公署主任职务,任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任白崇禧为浙江省主席,让黄绍竑主政广西,表面上看,他们得到荣升,其实将介石是要将桂系拆散。
    也许将介石用意过于明显,也许是与蒋介石长期斗法的桂系已经老练,他们不但不领蒋某人的假情假意,且反客为主,邀请各抗日反蒋的党派,共同反蒋。
    国民党41军军长孙殿英,是“山西王”阎锡山的部下。他驻防在河北沙城,为华北杂牌军中势力最大的一股。蒋介石有些不放心的是,华北地区多为非嫡系部队。一旦冯玉祥举起“抗日救亡”的大旗,收编这些部队,蒋家王朝就要受到冯玉祥的再次挑战。
    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兼“第九军团司令”,送去10万元的开拔费。这正合孙意,可以逃到抗日后方,弄个“西北王”当一当。
    1934年冬,孙殿英率领6万军队,对外号称10万,向西北进发盘踞在宁夏、青海的“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极为恐慌,暂时抱成一团,把矛头指向共同的敌人。此时,“四马”的总兵力约三万人。蒋介石则坐山观虎斗,以收渔人之利。
    孙殿英根本没把“四马”放在眼中。他估计西北诸马所属各部不会放他进入宁夏,可能在石嘴山以北阻击,这样,他可以一举歼灭“四马”"的有生力量。然后,打下平罗,控制宁夏北部地区,同时派骑兵部队向南,攻下广武、中卫,扰乱敌后,断敌之补给线和退路,使其增援部队不能进入宁夏,从而孤立省城,最后夺取。
    由于孙殿英部远道而来,没有后方补给,粮弹有限,指导思想就是速战速决。
    在马家军方面,势单力薄,不可能全线出击,而是把敌人放进来,采用坚守战,以逸待劳,相机出击,消耗敌军实力,拖垮敌人。因此,首先以平罗县城为中心,马鸿逵置其步兵一旅、独立第二旅死守平罗县城,兼顾香堡、通城堡、姚伏堡的防御。
    12月30日晚上9时,担任孙殿英部第一梯队的117师、118师,同时对平罗县城发动猛攻。孙殿英部选择的主攻点在城西北段,正好处于马部两个机枪阵地的交叉火网下,每次攻势都被打退,付出惨重代价。
    第二天,孙殿英部扩大攻城阵容从四方同时强攻,除了伤亡更大仍无所获。结果,两个师互相埋怨,互推责任,在行动上发生分歧。
    孙殿英只得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平罗,大部分绕道向南推进。在平罗到省城百十里路之间的数次堡寨战中,孙殿英部虽然取得胜利,但是,付出极大伤亡,并未歼灭马家军的有生力量。孙殿英部经过稍事休整,主力部队直捣宁夏省城银川,孙殿英要求部将一鼓作气,攻而克之。
    在马家军顽强抵抗下,孙殿英部的攻城部队一次次被打退。马家军时时出城,袭扰孙殿英部。在满达桥、平伏桥和北塔的数次激战中,孙马双方损失惨重。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对于希望速战速决的孙殿英部极为不利。
    此时,蒋介石看到孙殿英显露败势,派来三架飞机,轰炸孙殿英部。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第二旅也向宁夏挺进,支授马鸿逵。
    冬末春初,气候寒冷,给养困难,将领不和,使孙殿英部军心浮动虽然兵多,却处于劣势。春节过后,孙殿英赶到前方,撤换3名高级将领,亲自组织攻城。他以“敢死队”作先锋,利用“土坦克”作掩护,正月十五晚上,命令攻打北门。从半夜一直打到天亮,他指挥的队伍,连城边也没有靠上,徒受一夜损耗。
    此时,孙殿英将责任归咎于高级将领不听指挥,上下产生猜疑。
    马鸿逵侦悉敌方的矛盾,不失时机地加紧策反工作。结果,以步兵第一师师长为首的三位师长、旅长,开始按兵不动,孙殿英召集开会,他们推病不去,所住地方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2月末,孙殿英感到大势已去,不得不下达紧急撤退命令。结果,步兵第一师师长和旅长投降,被马鸿逵留在宁夏。师长于世铭脱离孙殿英部,率部从草地向包头逃去。孙殿英率残部向北退到绥西三盛公,晋军王靖国的骑兵部队早已等候多时,孙殿英部被缴械。孙殿英失去兵权,被晋军“优待”到太原的晋祠。
    蒋介石导演的这场军阀混战,就这样收场了。结果是,蒋介石消灭了一支杂牌军;阎锡山截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宁、青诸马保住自己的领地。
    而宁夏人民饱尝一场战火之灾,无辜士兵的白骨,裸露在宁夏和包头的荒野中。
新书推荐: 公开恋情后,舅舅哥哥都疯了(禁忌骨科强制1V3)) 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 原来这是强制文啊(nph) 室友的妈妈 一颗雪人(校园H) 暴雪停止以后 怪诞世界里的道祖 乐园 炼金师的助手猫 惊!妩媚尤物强撩顾总